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陈贤波:“海丝”文化遗产亟需摸清保护

 “汕头当务之急就是要摸清‘家底’,把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与非物质的,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想方设法保护好。”前不久,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陈贤波莅汕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调研,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他认为,对汕头而言,“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常紧迫。

  陈贤波是澄海人,虽然从大学开始就定居广州,但对家乡发展和潮汕文化一直非常关注,他还受聘为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我在中大读书时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春声教授,他曾经对樟林古港做了深入的研究。” 陈贤波利用此次调研机会,特地去看了樟林古港。“陈慈黉故居、南澳炮台、樟林港新兴街……这些都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遗产,但很遗憾,在保护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

  据了解,2006年,泉州、宁波、广州等“海丝”并入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后,扬州、蓬莱、北海、福州、漳州、南京等6个城市也被列入预备名单,而最近又有一些城市在争取加入这个名单。陈贤波认为,在整个明清时期,汕头的南澳、樟林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因此,和湛江、阳江、惠州等城市相比,汕头在“海丝”申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陈贤波建议,首先要“摸清”家底,对汕头在“海丝”之路发展过程留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整理。另外,要对汕头在“海丝”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发挥的作用,做一个文本的梳理,把一个个不同时期的点变成一条线、一个面,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描述。本地以及海内外很多对潮汕文化有研究的专家都会很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汕头可以组成一个专家团。

  “现在国家正在力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汕头要利用国家的战略打造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个平台,同时充分挖掘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并加强与香港这个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陈贤波形象地比喻道,“概括起来说,就是要乘东风、树大旗、挖底蕴、傍大款。”       本报记者 孙欣欣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打野鸡

潮汕爆笑喜剧:猜年龄-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