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晓金)为加快实现打造“粤东生态环境最佳城市”的目标,今年我市以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四大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进城围城格局基本形成。
在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上,我市充分利用春季有利时机,通过“造、补、改、封”等措施多管齐下,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林分林相改造,改善森林质量结构;同时推行科学造林,严格把好备耕、栽种和抚育管护各个环节质量关,提高工程造林质量,今年已累计完成造林8.15万亩。在此过程中,注重突出领导示范带动作用,确定森林碳汇示范点61个,面积2.63万亩,落实省直和市、县(区)领导挂钩负责,亲力亲为促进示范点造林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同时组织全市群众在植树节期间义务植树174万株,形成全民参与绿化的生动局面。
突出地方特色,这是我市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一项创新举措。我市积极推进韩江两岸、沿海海岸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周边的增绿工作,在韩江两岸第一面山建设景观林带,在汕汾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两侧20米对宜植未植地段进行全面补种,新增生态景观林带55公里,提早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对重点山区的林地进行品质改造,进一步发挥出生态景观林涵养水源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
利用潮州新区“山海簇拥”的空间定位,我市强化红山森林生态区和滨江生态休闲带的连片绿化,着力构建森林围城的城区发展总体格局:突出抓好3个市县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完善,积极铺开34个森林家园的创建提升,各个项目建设均有望于今年底完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森林进城,对城区多条主干道路树进行包点改种,有效提高城市绿化的质量档次。
在乡村美化绿化上,我市采取了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工作举措。针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镇村实地勘察,“一村一策”确定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建设方案。引导山区乡村利用自留山、责任山种植茶叶、果树、珍贵树种等特优经济作物,支持古迹村落维护发掘村庄的前史遗址、民俗习惯等文化元素营造乡村美景,动员城郊村庄利用边角地、公共活动场地提高绿化率,推动乡村美化绿化全面开展。目前,全市80处示范点已全部建成,示范推广工作正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