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泽春)作为广东省一个海洋大市,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去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47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GDP的22%。目前,我市海洋经济已基本形成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四大体系,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市海洋渔业层次不断提升,全市去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44.41亿元,水产品加工出口位居全省各地级市前列。我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62家,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有各级渔业龙头企业12家,对虾、鱿鱼、蟹肉、烤鳗等是主要出口品种,产品的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比重日益提高。全市有国家中心渔港2个,一、二级渔港各1个,三级渔港4个,渔港经济区正在推进建设。 最近几年来,我市依托独特的海岸资源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大港口,发展了一批电力、风能、石化等临海工业项目。其中,暹罗燃气LPG项目、华能汕头电厂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南区滨海工业园区总投资10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160亿元。与此同时,华电发电、新大华石化、大明石油气、南区化工区等一批重大临海工业项目正加紧筹划,将为汕头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汕头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市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通过能力3443.5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76万TEU。如今,汕头港已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有货物往来,全市拥有船舶174艘,运力约40万吨。目前,我市一批港口重点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 我市滨海旅游资源独特,“海、史、庙、山”旅游特色突出,自然景观以海湾、海滩和岩洞为主,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全市现已开发景区40多处,如今,“一岛一山四湾三海滩”也已成为汕头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此外,南澳县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澳湾国家级海洋公园也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