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86年的“三身人”,近日彻底瘦身,拆除了原来的绿化岛和喷水池,留下了主体雕像,这样一来,原先那个雕塑周围红花绿叶环绕、喷泉彩灯的美景不复存在。有市民为此提出质疑,将这么一个沉淀了相当历史的人文雕塑进行这样改造,是否科学合理?改造前有没有进行必要的勘察?有关部门在改造过程中是否按流程进行公示,征求过市民们的意见?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三身人”就已经进行了第一次瘦身,将原圆岛缩小,其外围约3米的圆岛步道改为车道,喷水池的水管予以更换,同时对水池的内外墙进行全面翻新,完善绿化、路灯装饰等。在今年2月末,随着我市启动对中山中路改造,作为地段地标的“三身人”也在改造计划之中,迎来第二次瘦身,保留原有的主雕像,缩小现有绿化岛,还分别在路口处设置了红绿灯。到了6月,“三身人”的瘦身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中山中路(金环路——汕樟路)全线计划于9月底完成路面施工。
记者在改造完的“三身人”雕塑周围看到,正值下班高峰期,雕塑附近几个路口车流量比较大,但由于有红绿灯的指示,各个路口显得秩序井然,并未出现塞车堵车等现象。有市民跟记者说,自从“三身人”瘦身后,路口处增设了红绿灯,这里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好改善,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基本上不会塞车了。“看到路口畅通,心情很好。虽然拆除了绿化岛,改变了原来‘三身人’的面貌,但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见证,政府也保住了主体雕塑这一地标建筑,这样的改造我很满意。”市民郑女士说道。针对市民质疑的问题,记者咨询了住建部门。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市区的车辆不断增多,“三身人”圆岛的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该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虽然之前有做过改造,但一到上下班高峰期,这里经常塞车,因此改造迫在眉睫。“由于‘三身人’圆岛地位比较特殊,属于汕头的历史性地标建筑,因此我们联合了交警、城管等近20个部门展开讨论以及严密论证,力求在改造过程中尽力保留这座富有历史性意义的雕塑。”不仅如此,在制订改造方案的过程中,住建部门也委托了专业人士及部门对”“三身人”圆岛的改造进行勘察与设计,而在方案手续审批方面各个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公示,告知市民。有市民在此前通过12345热线反映过自己的看法,住建部门接到信息后也尽力去解决,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的筹备工作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而且在动工前,他们还在2月21日的《汕头日报》上发出通告。“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完成,我觉得这除了各个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外,最重要的还是市民对我们的信任,可以说,没有市民的支持,这项改造工程难上加难,更不可能进展顺利。”同时,该负责人还请市民放心,在以后的道路改造中,对于有历史性意义的地标建筑住建部门一定会从大局出发,进行严密的论证,与多部门联合探讨,并听取市民的意见,尽最大的努力加以保护。本报见习记者 陈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