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快马加鞭送来的新鲜荔枝,博得了杨贵妃一笑。如今21世纪的荔枝,又是如何争分夺秒第一时间进入“吃货”们的口中呢?对于“荔枝之乡”潮南区雷岭镇每一名果农来说,这是他们在收成季节的头等大事。从果园采摘,到筛选运送,再到香港上架,只需短短一天时间,一颗荔枝就可完成一趟跨越300多公里的远销之旅。
7月9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雷岭镇。漫步村落间,深夜的清凉还没被热浪完全逼走,但此时,各大果园内已是一片繁忙。背上箩筐戴着草帽的果农,不时在果树间穿梭。看准目标、用力一摘、顺势去叶……短短2秒间,一串鲜红的桂味荔枝从果农手中成功落入箩筐。一颗荔枝离开果树,意味着进入保鲜倒计时。
上午7时半,在雷岭镇茶园村内,已满载而归的果农骑着摩托车,不约而同向同一方向进发。大约5分钟后,一筐筐刚“踏”出家门的荔枝来到雷岭镇荔枝协会经销点。此时会长张海元已忙活了1个多小时,看到有新鲜荔枝送到,他马不停蹄地让工人分批挑拣。“今年进入收成季以来,每天往外销售的荔枝多达近万斤。”张会长说,从果园送来的荔枝,在经销点需经过筛选、包装、过冰等多道工序,然后装入货车向外运送。由于荔枝不耐储藏,为保住最佳口感,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时间赛跑,其中过冰工序就是为了让荔枝在低温下达到更好地保鲜效果。
下午2时,原本散落一地的荔枝完成最后“装扮”,如期被装进塑胶袋,以最好姿态等候大货车的到来。张会长表示,大约到夜间,这批荔枝会抵达深圳,然后过关,明天上午就可在香港上架待售。也就是说,从果园采摘到300多公里外的香港出售,只不过是短短一天时间。
实际上,在种植有4.4万亩荔枝树的雷岭镇,多年来荔枝远销海内外。其中,乌叶荔枝连续10年出口美国,今年的出口量高达140吨。而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其他品种的荔枝,凭着较好口碑和快速运输,也不断销往全国各地,俨然成为汕头一张流动名片。 本报记者 杨立轩 纪金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