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彦恂)垃圾转运站是环卫部门将生活垃圾转运到填埋场处理的环卫设施,生活中必不可少。但据市环卫部门统计数字,目前已配套垃圾转运站的数量还不及按规定应配套的一半,不少生活片区垃圾转运站配套匮乏。即使如此,仍然有部分好不容易经规划建设的转运站,却在附近居民齐声反对中无奈停运,千辛万苦建成的环卫设施无奈“夭折”,这让捉襟见肘的垃圾转运设施配套更雪上加霜。
配套不及需求一半
说起垃圾转运站配套少的问题,汕樟路片区的保洁员深有体会。在金砂路至华山路中间的汕樟路段,整段路上只有一个北墩垃圾转运站,附近城中村居委和工厂的保洁员感觉“难以启齿”,一般都是把垃圾运到马路边一倒了事。
在东墩一带当保洁员的吴姐说,把垃圾运到转运站,一个来回少说半个多小时,还要帮环卫工人倒进垃圾压缩车里,倒路边就省事多了。因此,和很多保洁员一样,吴姐晚上收集垃圾后,就和老公一起用三轮车载着满车的垃圾,沿途看到金凤路桥上哪个角落没人,就趁机把垃圾卸倒在路上后走人。
记者从市环卫部门了解到,我市垃圾转运站配套方式有两种,一是市、区财政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二是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单位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规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为0.4~1千米。按我市中心城区现有城市建成区面积计算,我市至少需要配套建设约300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可现有的垃圾转运站数量却只有130多座,其中2005年以来建成的是30座,还包括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单位移交的在内,远远无法满足垃圾清运的需求。
围堵抗议中“夭折”
垃圾转运站数量相对不足,且存在分布不均匀,无法发挥最大服务效益的情况,给垃圾转运工作造成了不便。而另一方面,有的垃圾转运站千辛万苦建成后,却因各种原因停运。
近日,记者来到海悦花园垃圾转运站,这里的设施建成但大门紧闭,铁门上还写有“强烈抗议反对在此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字样。市环卫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垃圾转运站建成后,居民反应让环卫部门始料不及,抵触情绪非常大,只正常运转了几天就被居民围堵抗议,最终被迫停用。
而同益花园配套建设的垃圾转运站,环卫部门前往接收时发现不仅相应设施配套不完善,转运站的门口还开在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斜坡形通道内,作业车辆根本无法进出。环卫部门进行改造完善后,只正常使用了3天,同样被周边居民围堵封锁了,他们都不希望小区里配套垃圾转运站,认为垃圾清运时散发的臭味,以及转运车进出地下车库时产生的噪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最后只能抱憾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