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一个人,辞掉工作前前后后跑了大半年,筹备成立了粤东首支专业的民间水上救援队;队伍成立之初,仅有两名队员,专业的救援装备,都是自掏腰包购买,进校园开展水上救生公益讲座,却被拒之门外。
这支队伍被更多人所知和认可,是在去年的潮南“8·17”重大洪涝灾害,作为省红十字会救灾先遣队,率先挺进灾区,参与救援。
救援队从成立之初到现在,除了参与水上救援工作,他们还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举办公益讲座,普及救生知识。
他,是一名普通的市民,叫郑岸;他们,是汕头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
“生命没有如果,我希望把水上救援队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帮助别人,挽救一条生命。”汕头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的创队人郑岸如是说。和汕头其他民间公益组织相比,市民对这支队伍并不熟悉。近日,记者探访了这支民间的义务水上救援队伍,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辞掉工作
成立救援队做公益
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是2012年12月在市民政局登记并成立的。在2012年之前,创队人郑岸曾参加了省红十字会的水上安全救生培训,是省红十字会水上救生队46名教练之一,还曾被省红十字会派往台湾进行动水救生和搜救专业训练,具有专门的救生技能。如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的他,原先在我市一家民办中学从事行政工作,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工子女,由于缺少家长监管,学校放学后常到无人看管的水域玩水,十分危险。同时,郑岸也看到近年来,每到夏季,溺亡事故频频发生,溺亡的群体以中小学生居多。
“如果掌握了安全知识,懂得救援常识,很多悲剧不会发生。”郑岸萌发了成立一支专业的水上救援队伍的想法,一来可以面向学校、青少年等组织各类公益水上安全培训班及对社会大众进行急救、防护知识的科普宣教工作,二来可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开展社会救援工作。要成立一支正规的,专业的义务救援队伍,需花费很多时间跑部门办手续,为了不耽误学校的工作,专心致志建队,他辞掉了工作,前前后后忙碌了大半年,才最终注册成立了“汕头市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
队伍名字的背后,蕴含着这样一种特殊的意义:一群经历过沧桑的陌生人,为了同样的信仰和追求,相聚在一起。不需要很豪华的地方,哪怕是一间破草庐,也可以在这里实现梦想,而这梦想,就是“博爱、人道”,不管何时何地,对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
不遗余力
举办公益救生讲座
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自成立以来,除了将备灾救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还致力于组织开展公益的水上安全救生培训,普及救生知识、日常自救急救常识,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市民朋友水上自救与救援技能,降低淹溺事故的死亡率。他们先后深入到学校、义工组织以及工厂开展了几十场防溺水、急救技术讲座。
郑岸告诉记者,每次进校园开防溺水讲座,他们都是用溺水死亡的真实案例,通过“赤裸裸”的讲述,让学生吸取事故的教训,打消野泳者下水的念头。同时,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救人观念。“只有坚持训练的救生员才能团队下水救援。”郑岸介绍说,当发现有人落水时,救助者如果贸然下水救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会消耗救助者的体力,最终有可能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而丧命,所以要懂得正确的救援方法。
近期,救援队也联合广东狮子会潮善服务队启动的系列公益行动,计划在金平区中小学中举办50场防溺水及急救创伤讲座,并在全市各高危无人看管水域设置50个水上救援箱。
从不被认可
到队伍规模逐步扩大
事实上,在队伍成立之初,专业救援队员就郑岸一人,再加上一名志同道合的朋友郑夏佳负责内勤工作,担当救援队的秘书长。一开始,水上救援队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有的朋友会认为郑岸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的人投来质疑的眼光。想进校园开公益救生讲座,有的学校以“怕耽误正常教学秩序”为由拒绝他们,有的学校对救生讲座不感兴趣或怀疑他另有目的而委婉拒绝。
为了维持救援队的正常运作,他每个月的大部份收入几乎用来贴补队伍的支出,一门心思办好救援队。直到去年潮南“8·17”重大洪涝灾害,救援队作为省红十字会救灾先遣队,率先挺进灾区,参与救援,运送物资,这支队伍才被更多人所知和认可。在这之后,有学校主动找上门,邀请他们过去学校开公益讲座;有志愿者也申请入队,队伍的规模逐步扩大。同时也得到了广东狮子会潮善服务队的支持,联合开展系列公益活动,捐助了一批救援设备。
如今,郑岸和其他队员随身都带有三角巾、呼吸隔膜、一次性手套、酒精、生理盐水等急救用品,在外碰到意外事故时,能及时给他人施以援手。接下来,救援队计划通过1到2年时间,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设备专业的水上灾害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发生涉水灾害时能有效协助政府开展救灾备灾工作。
为第一时间救援
他们时刻准备着
去年10月份,在市区洄澜桥边,一名20岁的男青年酒后和朋友打赌,从洄澜桥外面一条大水管走过河面,半途不慎掉进水里。汕头陌桑子庐水上救援队在接到其他救援队求助电话后,立刻赶往现场,彻夜搜救,虽然最终没能救回落水者,但这支民间水上救援队的义举还是得到市民们的称赞。
在救援队成立的1年多时间里,他们已参与了多次水上救援工作。去年8月17至18日,受台风“尤特”影响,潮阳潮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大面积、高水位的洪涝灾害。得知潮南受灾的消息后,身在汕头的郑岸立即决定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在灾区,郑岸与省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的队员合力救出受灾群众三百余名,还负责运送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和药品。
同年9月,强台风“天兔”又给汕头带来重创,老市区多地方严重积水,郑岸带上装备集结志愿者,驱车前往老城区参与救援。22日傍晚,在老市区转移受困群众时,郑岸接到后方传来消息,称海悦花园南区一店面有两名老人受困,便立刻前往救援。此时海水开始倒灌,路面积水不断加深,在拉独木舟前进途中,郑岸两次差点掉进水沟,幸好有惊无险。好不容易赶到海悦花园,在黑暗中找寻了半天,却发现是虚假信息,并无老人受困。
这时郑岸又接到后方平台信息,附近海滨大厦有小女孩手臂脱臼,一直找不到交通工具,无法送院治疗。由于路程较短,郑岸和另一名志愿者很快赶到小孩家中。看到救援队主动找上门,孩子的家人深感意外。在用独木舟把受伤小孩及家人送到中医院的一路,当时积水很深,居然还有电线杆通电,亮着路灯。“这样很容易发生水中触电事故,如今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在送女孩抵达医院后,又接到救援信息称,中山路童装市场有一女事主被玻璃割伤,血流不止,郑岸又马上前往童装批发市场实施救援。
从参与8·17潮南特大洪涝灾害的救灾工作、9·23台风“天兔”的救援工作到梅溪桥、洄澜桥溺水事故搜救等,他们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
本报记者 蔡晓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