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蔡妙芝 实习生 卓曼莎)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上,中山比潮州先行一步。日前,记者从潮州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年初,市工商局组织考察团到中山学习,借鉴“中山经验”全面推进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目前,我市已将90%以上的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逐步为企业登记注册“松绑”,全面铺开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早在2013年初,中山市就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今年初去考察的时候,我们是带着一大堆问题去‘取经’的。”市工商局登记科科长徐汉明笑着说,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目前中山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潮州工商局考察团的中山行受益匪浅。考察结束回潮州后,市工商局便对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进行完善,并启动潮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据徐汉明介绍,中山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顺利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成立了专门的政府领导小组,另一个则是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涉及的部门较多,如何实现部门之间的衔接是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同共进的工作机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提请成立以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开展。此外,中山市建立的“严管”市场主体监管体系,也给潮州建立监管体系带来了不少启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日,我市顺利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第一阶段工作,并在全市统一实施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并启用新版营业执照。5月26日起,根据省工商局“先照后证”改革措施的有关部署,市工商部门统一执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广东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实行改革以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63户,同比增长6.76%,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61.97%,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区管委会书记殷昭举指出,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宽进严管”将成为一种趋势。而作为“严管”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也是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对此,市工商部门也希望,我市能参照中山市政府做法,加大对商事登记改革工作的财政投入,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信息平台建设,为改革的推进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