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敏报道:当前,气温升高,雨水密集,蚊虫容易孳生繁殖,同时部分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人员国际往来频繁,我省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记者昨天从市卫计部门获悉,根据疾控部门对蚊媒密度的监测发现,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监测到的蚊媒密度明显增加。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尚未报告登革热病例。
专家表示,登革热一般从5月份开始流行,到10月份达到流行高峰期,11月份流行终止。感染登革热之后,很多病状跟感冒发烧类似,所以很容易被市民忽略。但登革热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市民若有相关症状,须到疾控中心或指定地点检查。
专家提醒市民,要积极动手防蚊灭蚊,翻盆倒罐清理家中积水,清除蚊媒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对于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痛等症状,医生和患者都要警觉,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处理。
相关链接
登革热均有发热症状
登革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2至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至5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皮疹于病程2至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皮疹持续3至4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