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明到梅云街道竹林社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向村民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陈炳鑫 摄
榕城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推进“强基为民”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三个零”服务,建立完善服务网络,优化服务质量,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区街居三级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一经验做法,于5月22日被省实践办以《情况专报》形式上报中央实践办。专报指出,榕城区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建立服务平台,服务群众“零障碍”
“我来这宽敞明亮的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业务多次,感觉到办事很方便,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在榕城区榕东街道办厂的许先生对榕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的优质服务作出非常好的评价。据悉,榕城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平台,打造三级联动服务圈,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室统一办理,实现“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级,零距离接触百姓,零距离服务群众。去年底三级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以来,已为群众办结各项许可、公共服务事项47384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的高度称赞。
“网格化”服务网络是榕城区创新的一项举措,它有效畅通干群之间的双向联系。据悉,榕城区以社区管理网格化平台为依托,印制“便民服务卡”向辖区居民发放。服务卡根据社区网格分布情况,写明网格管理干部的姓名、职务、移动电话、服务事项等内容,让群众在遇到困难问题时能够及时与干部取得联系。至目前,已从“便民服务卡”渠道接收并及时处理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220多宗,其中,生活困难求助类190多宗,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类30多宗。
便民利民惠民,志愿服务队伍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榕城区通过在区街居三级组建党员志愿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敬老爱幼志愿服务队等类型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希望家园”、“青春情暖回家路”、“关爱五保户”、“健康直通车”义医义诊等活动,把关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来,全区各服务队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60多场次,服务群众4000多人次。
优化服务质量,服务群众“零距离”
榕城区严格按照“强基为民”行动的总体要求,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着力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树立工作人员“热情贴心、高效服务”工作态度,真诚服务群众,切实做到“办事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榕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每周五下午窗口人员学习和整理内务时间,采用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辅导学习的方式加强窗口人员的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榕城区在全区各单位大力推行办事预约、首问首接、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延时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办事流程,让办事群众“少等人、少排队、少跑路、少打电话”,时时感受到方便,处处看得见效果。
在开展正风肃纪专项集中治理中,榕城区成立区委干部作风督查队,对全区各地各单位的干部作风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阶段来已组织开展暗访活动76次,督查单位83个,发现处置问题22个;突出抓好涉及“四风”问题的查处,阶段来已批评教育2人、诫勉谈话3 人、效能告诫1人、行政警告1人,对存在问题督促各有关单位落实整改,有效改进机关作风效能,优化了服务群众环境。
此外,榕城区还加强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平台管理,今年1~3月份,行政审批系统电子监察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152项,办结3152项,办结率100%。
健全工作机制,服务群众“零盲点”
榕城区积极推进“一线工作法”,力促挂点领导干部做到解民急,领导指挥在一线;听民意,情况了解在一线;纾民忧,问题解决在一线;务民需,服务群众在一线;暖民心,感情交融在一线,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是榕城区结合“双联双促”活动、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举措。该区落实区各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联系1个街道和1个后进社区或重点社区,落实区委委员每人挂钩联系1个社区,落实所有区直单位和街道机关单位与全区111个社区全覆盖挂钩联系,落实每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通过“结对子”、“一帮一”,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基层发展。阶段来,区直各单位已帮助联系社区解决突出问题40多宗,为联系户解决实际问题110多个,为318户联系户送温暖献爱心共14.4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人共4.13万元,投入资金388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共75件。
就业是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榕城区定期举行专场招聘会,采用“区、街两级联动,主分场结合共推”的方式,向农民工零收费、全方位、多层次提供现场招聘、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就业服务,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据统计,今年来榕城区已举行专场招聘会3场,350多家企业进场参加招聘,提供8500多个就业岗位,近3000人达成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