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莫让学生体育锻炼“变味”

 

  今年中考体育考试分数由往年的20分增加到40分,必考项目由过去50米跑步改为200米跑步。成绩占比的提高,尤其是跑步距离拉长,让考生和家长忧心忡忡。中考体育地位的“水涨船高”,让一些先知先觉的培训机构捕捉到了蕴藏的商机,各类应试体育培训风生水起。

  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成绩,并且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体育”这门曾经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所忽视的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此催生了体育“进补”热。但与此同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体育训练也逐渐在“变味”,演变成了考什么练什么。专家认为,这已改变了教育部门促进全体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初衷,体育中考成绩和学生体质两者不能画等号,为一生的健康而锻炼才是根本。

  “临急抱佛脚”  催生“进补”热

  今年中考体育考试分数由往年的20分增加到40分,必考项目由过去50米跑步改为200米跑步。成绩占比的提高,尤其是跑步距离拉长,都让考生和家长们忧心忡忡。“我家孩子平时锻炼就少,现在一下子要跑200米,真怕他跑不到头”、“过去跑50米还好说,现在跑200米,看孩子跑到脸色发青冒虚汗,实在担心”、“如果体育考砸了,40分得不了几分,在中考中就很被动了”——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少家长和考生,他们不约而同都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从本学期开学至今到中考体育考试前,不少考生都加大了体育训练强度和密度,利用休息时间“恶补”。

  中考体育地位的“水涨船高”,让一些先知先觉的培训机构捕捉到了蕴藏的商机,近几年我市各类应试体育培训也风生水起。据行内人士透露,中考应试体育培训的收费,已从几年前的三、五十元/课时,逐渐上涨到一、二百元/课时,甚至出现一对一的“高价体育培训”。不少网站上也打出了针对体育考试训练的醒目广告。一些训练机构则从寒假开始就推出了专门的测试和培训项目,得到了考生家长们的热捧。林女士的女儿今年要参加中考,妈妈对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比较满意,但体育成绩却让她担忧,她说,孩子自小身体就比较弱,跑步、跳远成绩老是跟不上,没办法只好送她去专门机构强化训练,看看能否从考试方法、技巧上提高,希望考试中能发挥得比较好。一名在职的学校体育教师有些无奈地说,家长们难以消除的应试观念,助长了应试体育的快速蔓延。

  考啥就练啥  体质好不了

  操场上锻炼的学生虽然多了,但学生体质却没有显著的提高。记者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市每年都进行国民体质测定。金平区以东厦中学为监测点之一,通过科学抽样,对1200名左右各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定。从测定的结果看,营养不良、肥胖及柔韧性的指标都呈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肺活量、心肺功能指标下降,力量指标总体偏弱。金平区体育教研中心组组长林章科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指标反映出学生缺乏有氧运动。柔韧性上,如果小时候有进行过武术、舞蹈等训练,柔韧性就好,而如果缺乏运动,则各项指标都不理想。

  教育部门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初衷是提高全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以促进全面体锻增强体质。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学校、家长和学生就把体育锻炼的重点放在了考试项目上,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而其它一些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变得无人问津。除了有锻炼意识的家长会督促运动以外,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埋头作业或者电子产品当中。不少体育老师反映,平时体育课上学生就不喜欢并害怕长跑,运动量大一点的运动就受不了。而且,对体育课不重视、认为其是非重要科目的学校比比皆是,不少学校仍然存在削减、挤占体育课的现象,一些学校和学生认为,反正中考连文化课成绩都上不去,体育就更不重要了。在城乡不少学校,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条件仍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由此也难以开展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突击难奏效  锻炼应持续

  林章科老师提醒,将体育纳入中考,并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其初衷是努力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坚持长期锻炼,“临急抱佛脚”的做法并不可取。 “临阵磨枪”,每天加大运动量突击锻炼身体以应付考试,往往很难取得成效。首先平常体质差的学生突然增大运动量,短时间内很难奏效,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拉伤或其他损伤;其次中考的体育项目更多是考察学生平时的耐力、弹跳力,这些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提高。临时突击训练仅仅是做一些技巧训练,比如是教会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一些诀窍,以此来提高一点成绩。因此从根本上重视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科学运动才是上策,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部门促进全体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初衷。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林敏秦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卖报纸-2011贺岁片

中国高校首部潮汕话电影:FOURS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