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家住湘桥区凤新街道奎元社区的八旬老人陈诚敏收到了许多礼物:艳丽芬芳的鲜花、满载深情的贺年卡,还有一个个嘘寒问暖的电话……这些温馨的祝福,不仅有来自她身居教育一线时的众多弟子,也有来自她退休后仍默默关爱的“编外学生”。
虽然退休已20多年,但陈诚敏却不辞辛劳,继续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贡献余热,不仅积极促成社区、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起良好平台,她所帮教的48个孩子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渐渐成长成才。
发现孩子优点的“好老师”
陈诚敏在2004年开始担任市实验学校关工小组的组长。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她深知,青少年教育工作要取得更大的成效,除了依靠学校,还得争取社区、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在带领关工小组协助学校抓好德育工作的同时,陈诚敏还积极动员社区居委会配合学校,共同投入到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在家长中倡导终身学习、亲子同读、共同进步的家庭新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广大家长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通过关工小组的穿针引线,学校和社区互动频繁,经常携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此外,陈诚敏重要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帮教、引领问题学生,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教育问题。
与陈诚敏同住奎元社区的学生小张,刚上初中时还是一个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学习成绩落后,他的母亲为此伤透脑筋,加上丈夫常年在外工作,独自管教孩子尤其吃力。获悉情况后,陈诚敏主动来到这个家庭,帮忙分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对待孩子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孩子的短处,又要看到长处,要善于发现和欣赏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陈诚敏坚信,小张既聪明又孝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定可以产生好的改变。
教导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陈诚敏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课余时间里,陈诚敏经常找小张谈心,交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还时不时给他带一些特别的“礼物”。其中,有陈诚敏亲自搜集的学习资料、精心挑选的各类图书,还有她亲手抄写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有的讲理想,有的讲道德,有的讲读书方法,都是根据小张的情况选录的,我会给他讲解每一句话的涵义。”
帮助孩子进步的“好朋友”
许多个夜晚,陈诚敏习惯走进书房,到窗台边看看隔壁楼小张的房间窗户是否亮着灯光,确认孩子回房休息,没在网吧逗留,她才安心睡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真诚相处,小张和身边这位慈祥的老奶奶结成了“忘年交”。在她积极的影响下,孩子静心学习的时间变长了,去网吧的次数减少了,也愿意听从母亲的安排去上课外辅导班。渐渐地,小张的成绩逐渐赶了上来,学习生活终于走上正轨。去年,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小张成功考上公务员,他第一时间和陈诚敏分享了喜悦,并和母亲一起送来了一大篮鲜花,还特意在花篮中“藏”了不少水果,向他敬爱的老奶奶表达深深的谢意。
喜欢孩子的陈诚敏,从不愿放弃任何一名后进生。前不久,她得知一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打算放弃中专学业去经商,便立即上门家访。经过几番耐心的劝说,这名学生终于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重树信心努力完成学业。现在,陈诚敏仍时刻惦记着这个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心志还不够坚定,我还要找时间去看看他。”这些年,陈诚敏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通过上门家访帮扶后进生,有时候一个星期内就家访十多次,但她从不觉得辛苦。
热心奖学助学的“好邻居”
“这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大家空闲时可以看看!”近日,陈诚敏一迈进奎元社区居委会的大门,便将一叠资料递给工作人员,并指着其中一本厚厚的《老年人健康生活大全》说,“我看家里这本书内容全面,就带过来送给居委会,给社区里的老人们分享。其他资料是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教育孩子有帮助。”
“陈阿姨又给我们送资料来啦!”奎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诚敏平时喜欢读书看报,但凡看到有用的文章,她便会制作成剪报,送给有需要的人传阅。到现在,陈诚敏送出的图书已有2000多本,不少教师、家长和孩子都从中受益。
平日里,陈诚敏会主动收集重要的考试资料,并复印成多份,免费赠送给社区里的孩子们,方便他们复习备考。老人家还自费购买学习用品,嘉奖学习有进步的孩子;社区里个别经济有困难的孩子,也经常得到陈诚敏的资助。只要能帮到别人,老人家便觉得十分快乐。当记者想要采访受陈诚敏帮助过的学生时,老人家却连连拒绝,不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
这些年来,陈诚敏老人的善行义举,奎元社区居委会主任谢淑川都看在眼里。“陈阿姨虽然退休了,但仍然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积极支持社区工作,不断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能有更多像陈阿姨一样的热心人,为社区营造更加和谐积极的氛围!”本报记者 陈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