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又是一年招聘时,发帖贴单上报纸,员工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了解就走了,来了心热一阵子,有了一点难度就烦了累了……”在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蹿红。春节过后,有网友将这首歌改编为《员工都去哪儿了》,以此调侃当前企业的招工难现象。在汕头,不少企业节后也面对着“用工荒”这个头疼问题。
位于市区大学路的金平民营科技园,有不少本地市民熟悉的企业扎堆在此,其中包括食品、包装、印刷、设备制造等不同行业。近日下午,记者在这个园区走访时发现,几乎每一个企业当前都贴出了招工信息,有的将写有“急招”的告示板摆放在园区内最显眼位置,有的为了尽快招到合适员工,干脆在工厂门口或区间道上摆摊设点,接受求职者现场咨询。据记者观察,这些企业招聘的对象多为普通工人,月薪2000元左右,另加其他福利。
然而,在这个年年令企业头疼的特殊时期,这一薪资条件似乎难以解决“用工荒”现象。“前来咨询的人不少,但愿意留下来的人就不多了。”在一间食品企业的临时招聘摊档内,招聘人员坦言,招聘摊档是春节过后才摆出来的,但由于这是一年中最难招工的时段,加上近几年不少普通工人都前往珠三角城市发展,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就比以往更为突出。
事实上,同样现象也出现在潮汕路上的金平工业园区内。近段时间,几乎每一天在这个园区的入口处都摆有七八个临时招聘摊档。这些摊档多为园区内的企业设置,招聘人员不时向求职者派发招聘传单。但记者发现,在接过传单后,愿意坐下来咨询的求职者并不多。
“员工都去哪儿了?”显然,如何在节后招到心仪的员工,已成为不少企业的一块心病。
本报记者 杨立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