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汕头都市报》坚守媒体的文化责任感

 “‘小生看戏’的专栏在《汕头都市报》连载了5年,每月两篇,虽然压力很大,但当初接到邀请开设这个栏目时还是很乐意。”提起曾在本报连载多年的栏目,作者小生的语气中满是对潮剧的喜爱,“潮剧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关注的人群相对是小众不是大众。都市报开辟这个栏目是媒体文化责任心的体现。”

  “小生看戏”栏目是本报潮艺大观版面长期开设的专栏。栏目设立了五年,作者从潮剧的历史、现状、传承各个方面,畅谈潮剧发展,对不同剧目的剧本、乐曲、唱腔、念白进行评说,介绍了潮剧艺术表演家的演出风格等。通过每月两篇文章的细细讲述,让读者更深入、系统地了解潮剧文化的发展。

  这只是本报开设的众多文化专栏中的一个。创刊15年来,本报一直坚持贴近汕头本土文化,长期开设潮艺大观、岁月留痕、人文汕头等一大批金牌版面和栏目,从不同侧面宣扬汕头本土文化,宣扬汕头厚重的人文历史,成为汕头都市报弘扬特色文化的主阵地。

  《岁月留痕》是本报的金牌专栏。作者边城用自己真切的感受,通过细腻朴实的文笔,讲述繁华不再的老市区,唤回人们对老市区的关注与回忆,让人们不要忘记一座城市的过去,思索如何才能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如何才能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这是作为本地媒体应该、希望能做好的工作。《岁月留痕》在记录汕头、回忆汕头旧城的同时,本报与该栏目,也将成为汕头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市民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透视着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幸福汕头”、“文化强市”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而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这就需要所有汕头人的共同努力。2011年,本报开设了“幸福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以及草根阶层的市民担任讲解员,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对建设文化汕头、提高市民素质角度提出他们的独家之见。专栏每期邀请不同的讲解员,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从家庭、养老、育儿、教育、非遗保护、养生、心理等诸多方面,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

  2013年以来,本报又以创新的形式,与市政协文史委联合推出“名人与汕头”栏目。汕头近现代厚重的历史,都是由名人在汕头的活动书写的。在汕头发生的许多影响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众多为市民所熟悉的名人先后参与其中,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名人与汕头”栏目选用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政治、经济、报业、教育、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名人在汕头的活动。让市民一同感受汕头辉煌的过去,为汕头的振兴与发展尽职尽力。

  十五年来,《汕头都市报》在做好民生新闻的同时,一直致力做好宣传汕头人文历史的工作,让读者了解汕头城市文化。一个个具有文化气息,尤其是具有汕头本土文化内涵的栏目和版面深受市民读者的喜爱。 (本报记者 周晓云)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买汽车

潮汕爆笑喜剧:大款论钱-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