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本报记者 李扬 文/摄

陪护残童

接力送餐

  今天是第51个学雷锋日。从1963年到2014年,历经半个世纪的传承与弘扬,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核心的雷锋精神不断得到丰富,感召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精神的一部分,在无数平凡人的血液中流淌。

  十年一日 甘于奉献

  在金平区金厦街道百合社区,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隆茂”。他们口中的“隆茂”,就是曾被授予“汕头文明市民”和“金平好人”等荣誉称号的郑隆茂。

  郑隆茂是汕头大学一位副处级退休干部,今年已是88高龄。作为一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几十年来,郑隆茂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都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助人为乐。自从1990年搬到百合社区,郑隆茂为居住在百合园、牡丹园里的汕大退休职工和社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革命的老黄牛”。

  济困扶危,捐资助学,郑隆茂总是走在最前面。1992年初,离休老教师吴颖夜晚在家中突然发病,其爱人来电向郑隆茂求助,郑隆茂立即联系救护车,不顾年迈亲自护送病人到医院抢救,直到深夜才回家。1994年,教师家属徐淑玲病重住院,因其丈夫已病故,亲人不在身边,郑隆茂天天到医院看望她,还动员退休职工党员捐款帮助她治病。徐淑玲和她的家人很感动,给老干党总支写了一封感谢信。郑隆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谁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他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在百合社区他长期带头捐款献爱心扶贫助学,还多次资助困难户治病和子女读大学。

  1999年,郑隆茂牵头在社区成立了“百合园老龄人活动中心”,(即如今“百合社区老年人协会”的前身),开展各项慈善公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并影响和带动了社区一批老年人加入发挥余热、服务社区的行列。

  今年已经85岁的张旭辉阿姨就是其中的一员。从2003年牵头成立社区关工小组至今,张阿姨为社区“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让社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张阿姨带动社区关工委的老同志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还联合汕头大学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成立义教点,从2005年开始利用周日下午为社区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教助学活动。而每一次,张旭辉阿姨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义教点,从总务到考勤登记、再到为学生和家长上思想课,她笑称自己的“功能跟校长差不多”。在张阿姨他们的努力下,至今已有80多个社区贫困学生顺利考上大专、本科院校,他们中有的早已毕业参加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回报老人的关爱。

  十多年来,百合社区老年人协会的一班人助学济困,为民排忧解难,成为社区群众眼里的“老雷锋”。他们定期捐款、募款为社区困难群众发放大米、食用油等救济物资,每年组织凉茶免费上街供应,还组织了一支30人的“五老”义务巡逻队,每天风雨无阻地为社区安宁尽心尽力,用他们的无私奉献在社区树立起了和谐互助的好风尚。

  为善最乐 爱心助人

  出生于1972年出生的方秀华曾经是一名教师,自从加入存心慈善会以后,她又多了一个令她引以为傲的身份——义工。在旁人看来,方秀华是用自己的全身心在做公益,她却说:“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

  2007年,存心善堂存心义工队刚刚成立不久,方秀华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开办了存心帮教辅导班,定期为在校贫困学生进行义务帮教辅导学习。2010年,存心特教学校成立,它是广东省第一所公办民助全托式的全日制学校,周一至周五由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辅导,而周六日,方秀华会和其他义工一起来为孩子们上课,她们用慈母般的爱给予智障儿童们温暖,让他们学会礼貌以及生活技能。

  1988年出生的钟天民是一个来自湖北的孤儿,2011年出车祸后他变成了一个半身麻痹、不会说话、没有味觉、吃东西都困难的小伙子。2012年他被存心养老院破例收留,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始终郁郁寡欢。当方秀华了解这个小伙子的悲惨遭遇时,她主动走进了钟天民的生活,对他嘘寒问暖,还经常自己掏钱买天民喜欢的食物,亲自喂他吃。她母爱般的关怀让钟天民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渐渐也恢复了对生活的向往,他的脸上又重新绽开了笑容。

  2011年7月存心义工协会正式成立,方秀华被会员代表推选为第一届理事成员,后又当选协会副秘书长。进入理事会后,方秀华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除了为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奔走忙碌外,她平时的主要工作还包括定期走访贫困、残疾家庭,进行个案记录、跟踪、回访,而她抽空还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到养老院和特教学校做志愿服务。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今年大年初一方秀华都是在慰问贫困户中度过。

  近日下午,当记者前往采访方秀华时,她正与同事开会筹备过几天就要举办的义医义诊、义务理发活动。在她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大摞的社区调查表、义工活动记录本,甚至还有送餐登记本。“你看这些都是最近一次社调的记录”,方秀华翻开了手边的社区调查表,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户是单亲家庭,39岁的男户主去年遭遇交通意外至今昏迷不醒,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和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方秀华告诉记者,了解情况后他们已经为他办下了残疾证和慈善会的爱心粮油卡,目前正想办法帮他办理低保。正说着话,一位义工大姐走了进来。“她是刚加入协会的新义工蓉姐,今天负责给困难户送饭。”原来,从去年7月到现在,方秀华他们一直每天风雨无阻地为住在光华北二路廉租公房的一户残疾人家庭接力送晚餐……

 

  记者

  感言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郑隆茂、张旭辉、方秀华和蓉姐一样的“雷锋”,他们活跃在城的大街小巷,做着他们觉得“这只是我应该做的事”,以点点滴滴的善行义举温暖人心,润物无声,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情,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李扬)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日报   责任编辑:许少丽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西游记(第二集)-2011贺岁片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