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技工稀缺高薪难觅“师傅”

本报讯 记者陈史报道:记者连日来在我市部分企业采访中发现,除了普工招工难外,技术型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越发突出。

  企业出高薪难觅技术工

  李先生是澄海区莲上镇一家模具厂的老板,春节后,招工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本身就是一名高级技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模具的制作管理流程要求比较高,模具结构设计、车床加工、线切割、试模等程序,均有较高技术含量,需要的是有技术的高端技工。

  “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去劳务市场找人,但每次都招不到合适的人。”李先生无奈地说。尽管开出6000元的高薪,以及提供住宿、餐饮补贴等待遇,前来应聘者仍是寥寥无几。“招不到新‘师傅工’,还得小心侍候着老‘师傅工’,免得他们稍不如意就走人。”李先生苦笑道。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席卷我市企业的用工荒中,有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重视:企业最缺的不是低端的普工,而是熟练的技术工,特别缺少高级技工。这个“荒”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成为遏制“汕头制造”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用工误区等导致技工荒

  我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进行了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减少对生产线上普工的需求。在生产技术升级后,部分普工将被技能工人所代替。市劳动部门曾调查过我市100家企业,有88%的企业要求引进高层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并迫切希望劳动力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引进服务。

  记者了解到,我市目前的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大多数,中级工和高级工较少。为何出现技工荒?记者调查发现,我市目前仍然有许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学生上职校做“蓝领”是一种失败。不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迎合家长需要,开设计算机、经济、商务英语之类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以今后“坐办公室”为目标,使职教水平大打折扣。而刚踏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们宁可宅在家里“啃老”也不肯下工厂打工。在企业方面,不少企业急功近利,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导致高级技工成为稀缺品。

  让外来工体面工作和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破解用工荒难题,政府和企业都应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关注,让他们在异乡能够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对企业有归属感。同时企业应给员工提供各种技术培训机会,在制度上保证技术优秀工人有足够的成长空间,鼓励工人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并且获得丰厚回报。

  破解“用工荒”,说到底面还需从教育、培训、社会观念、用工制度等多方面寻求原因和解决之道才是长久之策。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黄幼华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故事剧:二瓮银(第二集)

2012年贺岁小品:婚姻变奏曲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