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我市农业生产极其艰难的一年,在面对早造持续低温多雨、晚造台风频发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重点,加强领导,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据统计,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2.42亿元,比增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33元,比增16%.
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发展
去年开春之后我市多次出现低温降雨过程,农作物生长受阻; 8~9月份,又先后受到3个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农业受灾严重。面对多次严重灾情,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投入救灾复产工作。市农业局及时发出了救灾复产指导意见,并组织了7个工作组奔赴灾区,指导农民喷药防病,增施肥料,恢复长势;畜牧部门及时下拨消毒药水和疫苗,迅速组织对淹死的畜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做好栏舍消毒,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同时争取省农业厅救灾资金(含物资)900万元支持各地救灾复产;会同保险部门启动农业保险理赔程序,全市先后赔付保险资金34.89万元。由于各级领导到位、救灾措施有力,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据统计,去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205.34万亩,总产量83.24万吨,比2012年减少4.64万吨;蔬菜生产面积84.85万亩,总产量189.97万吨,比增0.13万吨;水果生产面积123.77万亩,总产量49.28万吨,比2012年减少3.96万吨;生猪饲养量253.2万头,家禽饲养量4866万只,均比2012年有所增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6万吨、3.4万吨、0.65万吨,比增2.3%、4.5%和3.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检测合格率达到98.03%.
“一镇一品”得到发展提升
去年,我市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在巩固提升2012年度10个示范镇的基础上,新增创建10个“一镇一品”示范镇。组织新创建的示范镇与省农科院开展科技对接,借力科技创新,引领示范镇农业转型升级。组织“一镇一品”产品进机场超市、进平价商店,推进“一镇一品”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蓝天、小梅屋、农夫山庄等已建立了自己的淘宝店,崇林专业合作社、老百姓有限公司已办起了“一镇一品”产品展销厅、连锁店,建起了“一镇一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业气象》栏目、香港潮商卫视宣传推介惠来荔枝、普宁青梅,组织“一镇一品”产品参加第二届广东(佛山)安全食用农产品博览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农交会,扩大了“一镇一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组织召开金融机构和“一镇一品”对接会,加大金融对“一镇一品”产业信贷支持,促进了东昱、殿羽田等青梅企业发展壮大,普宁高埔镇被评为“全国‘一镇一品’示范镇”。
产业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去年,我市印发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文件汇编》,大力宣传扶持政策,去年又有5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及时发出了《关于分解下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任务的通知》,组织各地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其中省级以上18家,国家级2家,上市公司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4个,已评定省级示范社15个。建立“镇+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服务联结在一起,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扶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申报品牌,目前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个、产品37个,认证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22个。
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去年,我市整合全市农田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现代高标准农田建设。至目前,市级3个万亩示范点和惠来县、普宁市已完成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进入工程招投标阶段。加强农田地力培育,在全市设立13个地力监测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指导农民合理用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改革农机购置补贴办法,实现了“县级结算、全额购机、补贴到户”,去年全市发放补贴资金807.83万元,购机1417台(套),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40%.制订出台了《关于坚持民生引领型发展、建设幸福宜居新农村的工作意见》和《揭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捐赠管理办法》,引领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已投入资金34.54亿元。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范农村畜禽养殖,规划发展沼气工程,大力创建“绿色村庄”,圆满完成年度创建任务。
农村脱贫步伐不断加快
去年,我市起草制订了《揭阳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意见》和《揭阳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市至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对象的调查摸底和申报工作,全市经省确认有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3个县(市),贫困村178个,相对贫困户52828户。建立了领导联系和挂钩帮扶制度,选派了178个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工作,派出69名干部负责做好省直和东莞市帮扶69个贫困村的沟通协调和对接。增加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目前已落实新一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750万元;督促各帮扶单位做好帮扶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现已投入资金1.18亿元,启动项目890个。抓好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全市已投入资金2.35亿元,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改造建设4679户。
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增强
去年,我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收益。在榕城区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和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有集体资产份额”2项试点工作。组织各县(市、区)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并在揭西县塔头镇试点建立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探索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新路子。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实施项目255个,获财政奖补资金4672万元。积极推进普宁市、揭西县两个山区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组织人力挂钩驻点帮扶问题村,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问题村转变为先进村。

普宁市玉昌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引进种植高产、优质的以色列番茄品种,目前番茄已开始上市,产品供不应求。 张晓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