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雯佳 摄
本报讯 (记者蔡晓丹 实习生蔡灵新)马年春节后首场大型公益性人才公共服务活动——2014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昨天上午在林百欣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招聘活动吸引了170家企业进场,提供近7000就业岗位;从岗位需求看,技工、经营管理、营销业务、机械电子、建筑施工等仍是招聘需求大户。
据介绍,今年由于场地的限制,提供的摊位仅有200个,但各用人企业仍反响热烈,全部摊位在1月上旬便被抢订一空;其中,既有中国国航、金刚玻璃、东风印刷、万顺股份、金明精机等我市16家上市企业,也有超声电子、大洋集团、华海船厂等国有企业,同时还吸引了和记黄埔番禺公司、雅士利、深圳潮妆生物公司等外市企业进场揽才。为配合人才交流大会的举行,市人社局在汕头人才网同步发布招聘信息,实行网上招聘与现场招聘互动,从而促进供需双方的充分对接,提高服务效果。
昨天天气寒冷,并伴随有小雨,但上午10时许,招聘现场已颇为热闹,前来求职的除了应届高校毕业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往届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多名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多数大学生求职心态务实,更看重企业文化和个人职业前景。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陈丽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人,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她在找工作时对工资要求不高,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文化以及对新人的培养。深圳大学一名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谈到:“我更倾向于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希望能够找到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企业,起薪2000元就可以接受。”
在采访时,不少连续多年参加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的企业表示,此次招聘会的“热度”较往年相比有所减弱,人流量也明显减少。究其原因,有企业招聘负责人分析,如今求职渠道多样化,除了现场招聘这种传统的方式,还有网络招聘、校企合作、公司自主招聘等,如今80后、90后渐成求职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一代的求职者会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求职,求职的针对性强且可以减少求职成本。
记者了解到,春节后不少用工企业面临新一轮招工高峰。为保障企业节后用工,市人社局将从2月10日至14日和2月17日至21日在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分别举办“汕头‘南粤春暖’企业用工大型招聘服务周”和“‘春风行动’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周”,节后还没找到工作的市民可前往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