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市政协委员们:民生大改善 文化大发展

  昨天下午,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有关报告。委员们纷纷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透彻,部署工作科学到位,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凝聚人心。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畅所欲言,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诸多宝贵建议意见,为建设粤东经济强市和粤东上善之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办好民生实事 造福子孙后代

  政协委员方丹阳说,从2012年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百岁老人津贴标准,每人每月从200元提高至400元”,是对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有力提高我市高龄老人的优待水平,保障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减轻生活压力,让百岁老人能够安度幸福晚年,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全社会都关心、爱护高龄老人,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成一批村级垃圾收集点、镇级转运点、区域统一处理中心”的举措,政协委员李文略说,这是政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最真实体现,从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入手,着力完善和美化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百姓支持和拥护的惠民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他建议,在推进这项民生实事的过程中,可以向发达国家、地区或城市“取经”,借鉴其成功经验,再结合揭阳的实际,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同时,要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相应的责任分工,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推诿扯皮等问题,更好地为民服务。

  让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政协委员卓少琳说,文化事业投入大、见效慢,但一旦发挥作用,影响将很深远。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文化事业上投入有力,已见成效,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推进我市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的建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希望政府能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力度,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构建平台;二是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建设“文化揭阳”的积极性,让揭阳的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

  政协委员孙淑强认为,近年来,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希望接下来能进一步构建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间体育交流,将揭阳独特的文化体育项目推广到全世界,提升揭阳的知名度。另外,揭阳还可以开展“一区一品”文化工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形成“榕城青狮”、“蓝城乔林烟花火龙”、“普宁英歌”等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应该依托这些项目,将体育文化品牌与区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区一品”文化工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点带面,带动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加强宣传,将文化与地区联系起来,树立区域标志性文化品牌;二是以政府支持、协会承办的形式,开展各种推广、交流、表演活动;三是定期举办揭阳文化节,以“一区一品”为龙头,带动其他特色文化共同发展;四是落实专门的活动和表演场所以及专项支持资金,加大对“一区一品”文化品牌的扶持和保护。

  关心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

  政协委员蔡艾佳认为,基层卫生医疗基础较薄弱,需要加强技术、设备、医护人才配置等方面的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进培养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给予全市乡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医生每人每月500元人才津贴”,这是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鼓励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有利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科学、合理配置卫生医疗资源,既减轻大医院的救治压力,又能方便百姓就近就医,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目标。

  政协委员章栩生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启动建设粤东(揭阳)残疾人集中就业培训基地”的提法很有建设性,此举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既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负担,又能够使他们摆脱残疾的困扰,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另外,“建设留守老人关爱中心、留守儿童学校和农村应急避险中心”的提法也很及时,对我们企业家接下来举办公益活动更有指导性,并且成效也更明显。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邱洁纯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大人物

潮汕情感喜剧:野蛮婆婆俏媳妇(第三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