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走马惠来乡村,一幅幅环境优美、乡风淳朴、农民生活美好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村郭青山下 欢笑满农家
温馨的新春里,暖暖的冬日照射着仙庵镇点埔村,远处金刚髻山顶上,风电杆扇叶不停旋转着,山下水塘旁的点埔学校显得生机勃勃,一幢幢楼房整齐有序,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文化公园里笑声飘荡……这是记者新春佳节期间在点埔村所看到的景象。
“村里现在体育设施齐全,环境又好。带着朋友回到村里来玩,很有面子。”就读于广东工业大学的韩楚林自豪地说。他带着一帮从惠城过来的朋友正在文化公园里的篮球场上打球。
沿着平坦、整洁的水泥村道,记者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村容村貌,一边走向村老人活动中心。刚走到大门前,就听到活动中心里传来阵阵笑声。原来韩林顺、黄海青老伯和老伙伴们正在文娱室看小品。90岁的黄海青老伯捋着胡子、品着茶说:“以前生活艰苦,要挑东西干活,现在年纪大了,遇上这样的好社会、好年景,休闲饮茶,真是快活!”据了解,点埔村现有80岁以上的老人87人,今年春节,村里向每位老人发了200元慰问金。“感谢党和政府,还有乡贤的捐资,现在村里空气好了,水也好了,环境越来越美了,人也更长寿了!”85岁的韩林顺喜悦之情流露在脸上。
近年来,点埔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793.6万元。该村实现村道、巷道水泥化,村道两旁绿化。点埔学校教学楼建设、排水排污管道建设、村综合市场建设和文化公园等15项民生工程全部完工。点埔村党支部书记黄和强对记者说:“点埔人集体观念强,全村10多个姓氏和睦共处,大家都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园。”
旧貌换新颜 村民乐忘返
宽阔笔直的村道及两旁翠绿的树木、简洁的路灯俨然成为鳌江镇澳上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两委”办公楼前,就是澳上村村民引以为豪的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60亩,沿着主村道一侧延伸,集文化、娱乐和体育于一体,总投入700万元左右。老人们经常在这里看书下棋、弹琴拉弦、聊天讲“古”。有时候大家下棋下得兴致高,不舍得走,公园里又灯光明亮的,所以都聚到晚上10点左右才走。72岁的村民郑则帐告诉记者:“修建公园,最得益的就是村民了,特别是我们老一辈的,真是享福啦!”村委会主任郑则衡对记者说:“春节期间,村环卫队伍没有休息,继续负责村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清理和村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为乡亲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开开心心过年。”
走到广场的篮球场上,向对面望过去就是村里的荔枝果林场,惠来县“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在澳上村体现无遗,200多亩的果树林飘来阵阵荔枝树独有的风韵。退休干部郑祖木告诉记者,“每年5、6月份,每家每户都会到果林场收荔枝。路修好了,以后销售荔枝也方便了。”
近年来,澳上村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950多万元,铺设4条段3.2公里水泥村道并配套路灯,新建占地面积48亩的鳌江中心小学,还有其他水利设施等重点民生工程10多个,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家乡变靓丽 乡贤赞誉多
点埔村、澳上村近几年村容村貌大变化,这不仅得益于群众辛勤奋斗、乡贤齐心协力和村“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更是惠来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成果。“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了,我们在外面脸上有光。”“家乡的发展变化使旅外赤子对家乡更有感情了。”……一声声肺腑之言,是惠来县旅外乡贤对故乡的赞誉与评价。
去年以来,惠来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去年累计投入资金19709万元,其中已建成项目258宗,在建64宗,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逐步改善。目前,全县镇通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底化,配套设施建设也加速推进。另外,有38个村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全县各地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悬挂横幅和乡村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目的意义。同时,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劳捐资,激发外出乡贤回归创业。去年,惠来县社会各界人士捐资2820多万元投入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惠来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农办副主任方泽波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新春佳节期间,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258宗项目,使惠来广大农村变得更加靓丽,使回乡过节的乡贤深受鼓舞,爱国爱乡的热情更加高涨,欢乐祥和的年味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