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彦恂 郑雯佳摄影报道)由于生活的变化,一些世代传承的民俗逐渐被人淡忘,为年轻一辈所陌生。新春期间,中山公园布置的民俗文化长廊,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包括民居、服饰、饮食、生活用品、民俗活动、礼仪习俗、特色工艺等在内的潮汕民俗文化,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展示潮汕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绵长和璀璨。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的潮汕民俗文化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特色建筑风格,又有“清明薄饼端午粽,中秋糕饼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唱歌册、做四句、斗畲歌、踞弦丝等文娱曲艺活动,以及英歌舞、蜈蚣舞、双鹅舞、游标旗、赛花灯、扒龙船等民俗活动。此外,民俗文化长廊还对冲功夫茶、做红@桃、食七样羹等特色生活习俗也进行了详细的溯源介绍,让人觉得亲切又欣喜。
公园负责人贝建真表示,潮汕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具鲜明的地方特色,自成体系,但类似潮汕竹帘画、潮汕抽纱等,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希望以这种民俗展览方式总结潮汕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努力使其得到重视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