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我市今年计划购置上百部公交车投入运营

我市中心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均开通了公交线路,市民可方便换乘。 本报记者 袁笙 摄

  本报讯 (记者蔡晓丹 实习生蔡灵新)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公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公交车线路数量、站点覆盖率、出行分担率等均创我市历史新高,人民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换乘也更加方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公共交通发展列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惠民项目,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近三年来市财政共安排1.84亿元,主要用于购置车辆、购车补贴、车辆提前报废补贴和政策性亏损补助等;2011年至今,全市共购置586部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30条,更新和加密车辆的线路27条,大大推进了公交事业发展。同时,完成IC卡电子收费系统的升级改造,安装电子收费设备,并逐步向区县发展。对享受优惠政策人群实现了持卡分类优惠,惠及10多万市民。

  截至2013年底,全市实际营运线路105条,共有公交车1206辆;中心城区的所有主次干道均开通了公交线路,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0%以上,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6%以上,绝大多数市民出行最多转乘一次就可到达城区内目的地。按公交都市标准,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去年底约达20%,全市年客运量超过1.5亿人次。

  与此同时,我市的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目前全市共开通了18条中心城区至各区公交线路,并通过探索农村客运改公交线路的方式,于去年7月份开通了中心城区到潮阳、潮南区的3条线路,填补了中心城区与潮阳、潮南两区没有互通公交的历史空白,还开通首批至谷饶、贵屿公交快线。此外,还完成汕潮揭同城化线路延伸接驳及中转枢纽站场建设,三市共确定了16条同城化线路,同时在汕揭206国道交界建立了新辽公交站场枢纽,日换乘客流达5000多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公共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公共交通法规建设也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据了解,通过3年努力,《汕头经济特区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条例》于去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我市还投入240多万元完成了《汕头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编制,该规划于去年8月起实施。市交通运输局利用公交条例出台的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逐步将中心城区公交站牌进行统一规范,对全市公交线路进行统一编号,规范公交车的语音用语;加快对老旧破损、污染严重车辆淘汰更新,去年共淘汰94部老旧公共汽车;利用GPS、视频录像、3G视频实时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动态服务质量管理,维护各方合法利益。

  据了解,接下来我市将加大鼓励公交企业购置公交车辆的力度,增强中心城区至各区县、区县内部及区县之间的公交线路辐射。2014年计划新购置100至120部公交车投入营运,新增6至10条公交线路,重点是开通对接周边城市、高铁站及人群密集出行公交线路。同时将继续推进站亭牌建设,选择中心城区已建成且比较完整和目前基本没有候车亭、又急需配套公交候车亭的道路,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建设和经营主体,实施“以亭养亭”,给市民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津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多功能手表

潮汕搞笑短剧:好戏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