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郑于蓝)时至年末,各大超市、商场的消费者激增,而一度消失的“索票族”又开始“重出江湖”,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消费者的购物小票,并兑换成各式发票,再倒手卖给需要冲账报销的人。看似没用的购物小票,却成了倒卖者的“摇钱树”。对此,记者在市区部分大型超市进行了蹲点调查。
100元发票能提3%报酬
在东区卜蜂莲花超市的出口处,两名手戴袖套的外地妇女引起了记者注意。因为在记者蹲点的一个半小时内,两人并未进入超市,只是一直在超市的出口处及停车场附近溜达。时而四处张望,见有人大包小包地从超市出来便迎上去,时而挨个翻找垃圾桶以及停车场内刚空置下的购物车。
为了弄清其“诡异”行径的目的,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推着购物车从超市出口走出。果然,在走到停车位附近时,其中一名妇女凑上前来低声询问记者手中的购物小票还要不要。“要小票做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妇女又小声说是开发票用的。在随后的“攀谈”中,妇女告诉记者,她是帮“上家”搜集小票的,只要手里的小票数额总计超过100元,就能交给“上家”,由他们去超市开发票,再转卖给需要的人。一张百元数额的发票,“上家”能提2-3点,而她能从“上家”那得到1点的报酬。那什么是点数呢?该妇女称,所谓点数,是指每100元数额的发票卖出的价格,如3点,就是每100元数额的发票卖3元的意思,即3%的利润。
记者又询问如何购买发票。另一名妇女表示,她俩只是被人雇来搜集小票的,要买发票得找他们的“上家”。她们口中频繁出现的“上家”到底是谁?对此两人均称自己只见过“上家”一面,对其姓名等身份信息一概不知。如果记者真要购买发票,也可以和她们说,由她们联系“上家”代办。
照“索票人”的说法,记者暗地里算了一笔账:如果能收集到一万元的小票,开成同等数额的发票,按“2-3点”的价位出手,那么“上家”可以赚两三百元,而“索票人”可以赚100元。
发票买家多是常出差者
日前,记者以“购买发票”为由,与一名陈姓发票“卖家”取得了联系。据该人介绍,他们在市区每个大型超市、商场都安置有“索票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以妇女居多。一般一天下来能搜集到几十张小票,节假日更多,总票值能到一两千元,稍高时达到四五千元。拿到小票后,他们会派人在超市、商场开发票。有的开成办公用品,有的开成日用品。之后他们以2%-3%的手续费,将这些发票通过网络等途径卖给有需要的人,其中经常出差的人是他们的“老顾客”。
该“卖家”补充说,这种索票的现象在许多城市都有,商家也没法拒绝开发票,再说了索票的对象大多是家庭主妇,没有人会去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