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动车时代
系列报道(一)
期盼5年的“动车梦”,终于要成为现实了!目前正在试运行的厦深铁路,本月底将迎来通车日子。届时,汕头市民可以坐上这条有着“特区专线”之称的铁路动车,抵达深圳、厦门及闽粤多座城市。
作为国家“四纵四横”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深铁路从一开工就备受社会关注。施工5年来,本报时刻关注这条铁路的工程进展,第一时间为读者报道每一阶段的最新情况。如今,铁路开通在即,本报自今天起推出“迈进动车时代”系列报道,为市民讲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动车故事,并带来更多的体验性及服务性报道。
——编者按
1
家门口架起了“天路”
“这条铁路不仅改变深洋村村民的生活,也会为整个镇的经济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近日下午,潮阳区谷饶镇深洋村村口,一列车头写有“和谐号”字样的白色动车从记者面前呼啸而过。正在接受采访的陈岳生望着动车驶过的铁路,突然提高嗓门,眼神写满期盼。
这是一名在深洋村服务村民20多年的当地人。过去几年,作为村支书的陈岳生,曾多次为这条铁路的正常施工“跑腿”,也曾无数次来到现场观看施工进度。用他的话说,铁路开通将福荫往后世世代代的深洋村村民。
这条铁路,就是汕头人民期盼多年的厦深铁路。午后,站在深洋村村口的民宅顶层,仿佛登上了厦深铁路谷饶段俯瞰动车的最佳位置。两条望不到尽头的铁轨横跨整个村落,远处飞驰而来的动车从进入村口到穿过隧洞,只是短短几秒。记者眼前的这个普通村落,随着厦深铁路开通,或许将被更多的外人所知。事实上,如果将时光推前几年,这里还是一个地理位置缺乏优势的偏僻小山村。
位于谷饶镇北侧的深洋村,常住人口约8500人,当前从324国道驱车进入,需经过10多公里路程才能到达村口。村内的居民,尽管常年生活在“全国内衣强镇”的光环下,但大部分人过去都以农副业为生,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
改变,源于2006年。当年,厦深铁路汕头站正式落户谷饶镇,站房距离深洋村仅为600米。当时任村支书的陈岳生就意识到,对于长期被地理位置制约发展的深洋村,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厦深铁路所汇聚大量的物流人流,必定会辐射至周边地区。
2
在外村民出现“返乡潮”
根据规划设计,厦深铁路途径深洋村的路段超过2000米,其中1300米为山体,另外800米为陆地。由于陆地涉及田地、民宅和厂房,这条“天路”兴建的第一步就是征地。彼时,对于大部分一辈子都未曾见过动车的村民来说,实在难以想象这种高科技交通工具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一开始有村民不支持,我只能不断与他们沟通,其实大家也懂一个道理,路通财就通嘛。”大量繁琐的群众思想工作让陈岳生经常四处奔走,但辛苦过后,每当看到这条铁路建设进度一天一变化时,他还是掩盖不住心中的期盼。从铁路动工,到正式铺轨,再到联调联试,每经历一个施工关键性节点,陈岳生内心就多了一份坚定——发展的机遇越来越近了。
果然,不少在外地奋斗谋生的村民也看到了家乡的前景。根据粗略统计,仅去年一年,深洋村就有10多家以内衣、针织业为主的工厂相继落户,其中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就是特意从外地回乡发展的村民。
3
高铁站工地开村支部会
试运行以来,白色的“和谐号”时常来来回回穿梭深洋村,陈岳生和村里的老老小小见证了铁路的从无到有。“铁路建设的时候,我家老伴经常带着孙子去看,今年6月铺轨的那段时间,小孩子们都很兴奋,每天都要去看一看进展。”修铁路、等动车成了这个偏僻乡村的头等大事。“我有一个儿子就在广州工作,以前开车往返谷饶和广州只能走324国道,得花很长时间,坐飞机的话成本又太高,高铁开通后,下回儿子一家回来就能坐动车到家门口了!”说起高铁,老陈书记激动万分。
前几天,村支部会议第一次在距村600米开外的潮阳站房工地上开。陈岳生带领着所有村干部参观了工程收尾的潮阳站站房。看着“潮阳站”这三个刚刚挂上去的醒目站牌,陈岳生跟大伙说,到时厦深铁路开通时,我们一起去乘坐第一趟动车,只要开始售票,我们就去买,无论是到厦门还是到深圳,那将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动车,陈岳生出差的时候已经坐过,但厦深铁路上的动车,对他和深洋村的村民来说,绝对是难忘的第一次。如今,坐上首趟动车成了他,也是整个村里所有人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