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市区的外马路虽全长不足3公里,在上世纪八十代以前,这里却是当时最宽最长的主干道,不仅是当时汕头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样也是市区最繁华的商业旺地,友谊商场、丝稠进出口公司、抽纱公司商场等等企业商家云集,按现在的说法可以叫“名、优、特商品一条街”。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外马路早已没了当年的喧闹,许多灰头垢脸的沿街商铺生意冷清,一些路段甚至出现相邻十多家商铺成片关张的景象,成为汕头商业经济的“西伯利亚”……家住外马,自然也最切身地体会到城市商业重心的悄然变化。
外马路几成“时尚真空”
没有新潮的餐饮服装美容店,银行营业点也寥寥无几
漫步在外马路,大多商铺都是给人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感觉,许多沿街商铺关张的关张,空置的空置,仅存不多的商铺便更显得零星分散,许多店面几乎是十几年前装修后便一直使用至今,整条马路几乎没有一家品牌连锁商店或上点规模的超市。
饮食行业方面别说没有“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店,就连本土有点名气的牛排馆、茶餐厅、自助餐厅、红茶馆也难觅踪影。整条马路几乎与时尚餐饮业毫无关系,给人一派“老气横秋”的感觉。
与东区“银行多过米铺”的景象相比,外马路只有寥寥数家银行,简直是天渊之别。一位住在外马路中段的老人告诉记者,因为银行的营业点少之又少,所以到了每月领退休工资那几天,外马路一带的“老伙伴们”只能扎堆奔往那几家银行营业点,排队时间很长,幸亏大家都是老街坊,边“等号”排队边聊天,不会很无聊。
对于外马路的年轻人来说,要买新潮的服装,做个时髦点的发型,还非得跨过汕樟路不可。记者在外马路走访时发现,这一带基本找不到一家品牌连锁时装店和时尚发廊,仅有的几家传统理发店,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显然与年轻一代格格不入。
许多外马路的经营者一说到生意,“萧条”几乎是许多人共同的境遇,就拿沿路几家传统的照材店来说,现在也几乎成了夕阳产业。许多经营者都跟不上数码产品现代营销的步伐,在摄影数码产品不断更新和电子商务不断扩张的形势下,守着老传统照材生意的门店意已是一天不如一天,许多门店只能靠一些老客户来维持日常的经营。
两头扎堆开药店 中间有片“琉璃厂”
外马路上的生意也并非一片萧条,与“医”相关的店铺就一片红火,近几年还出现了成批的古玩店。
药店撑起外马商业“门面”
记者在外马路的东西两端,和“医”字沾边的商铺达数十家,仅上规模的医药超市就有恒青、蓝天、凯德等十多家,其他的小药店、小诊所及医药书店等几乎随处可见。外马路地东西两端分布了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院等多家市级医院,如果连同近在咫尺汕大医学院肿瘤医院也算在内,外马片区可称是市区医疗力量最雄厚的区域。一家大医院的“辐射”作用本就不可估量,何况这么多大医院密布外马一带,难怪药店一家接一家。
据了解,汕头首家采用超市模式经营的药店就是十几年前在外马路上“试水成功”发展起来的,尝到甜头的药店老板们纷纷仿效向各大医院发动“包围战”,而也就是从那之后,这些自选式的药店才有了医药超市这个称呼。记者在市二医院、市中心医院门前看到,开在医院周围的几间医药门市店都灯火通明,出入的顾客络绎不绝。
“古玩专业街”近年悄然形成
近些年来,许多经营古董的生意人都不约而同的相中了外马路这块宝地,如今从博爱路口到大华路口的路段竟然就开了大大小小十多家古玩字画店,虽说这个行业平时看起来客流不多,但那毕竟是个“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
据行内人士庄先生介绍,目前在外马路开古玩店其实大多不是汕头本地人,不少人以前都是在老市区金凤坛周边及月眉路旁摆摊或开店的,近年来由于外马路空置铺面较多,地点又不会离原有店铺太远,且关键是租金也较便宜,所以大伙便不约而同地往一条街上挤,如今竟几乎凑成了一条专业街,成了汕头的“琉璃厂”。
“旧城改造”或能再现“风光”
为什么曾经繁华的外马路商铺如今显得格外萧条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城市逐渐东迁,作为经济消费主体的中青年群体都已“远离”了外马路。
住在外马路新华苑的退休老师张伟民告诉记者,现在外马路尤其是西段商业没落,主要是城市商业重心的东移造成的;另外一点就是外马路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单位宿舍众多,这些单位都基本没有动过“破墙开店”的念头,这也是外马路商铺无法连成一片成为商业旺地的原因。
张老师回忆,以前外马路居民密集,“衣、食、住、行”等沾光商铺不少,而且还闻名汕头,像饮食住宿方面,北方餐馆(现南粤大厦)、新华酒店、台湾宾馆;文化方面,新华电影院、市图书馆(现为市文化馆)、新华书店;通讯方面,汕头邮政局、汕头电信局等等,这些都在上年纪的汕头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陷入一片沉寂,但不少外马路的沿街商铺经营者认为,随着最近外马路的修缮,道路平整好走,尤其是老市区小公园片区改造提上了议事日程,相信外马路将迎来商业经济的“第二春”,重现昔日“风光”。 本报记者 林子海 林鹏 摄影报道
大片临街商铺闲置关门
多数正常营业的商铺生意“静过夜”
“旺不旺,看门面”,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外马路有不少商铺都是门户关闭,卷闸门锁处蒙尘,看样子闲置应该有一段时间了。
像外马路新兴路段往东到东征军纪念馆处几乎是一侧路面的商铺“歇业”,即是外马路185、189、191、195、199号处都是一长溜临街铺面关闭;外马路南海路口往西到国平路段的两侧路面,除了羊肉店、佛具经营店和三几间小店开门外,也都是店门关闭。这样大片大片的商业“断层”路当然吸引不了市民前来光顾。还有外马民权路段到利安路段一侧路面,依次是市西堂、外马三小、天主堂三家单位的外围墙,也没有一间铺面,路面自然冷清了很多。
最典型的是在外马路171号,临街的民宅都没有被“破墙”改造成“门面”,这种“不要钱”的“浪费资源”现象在东区的繁华路段简直不可思议。
纵观外马路,总长度就2公里多的马路除去三几片绵长十余米的闲置商铺外,本就所剩无几,而那些还在正常营业的商铺既没有“规模特色”,也不属于“引领时尚”,所以生意“静过夜”也就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