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私人图书馆十分少见,而公益性质的私人图书馆更是少之又少。记者近日获悉,在市区红领巾路一条巷子里,便有一间这样的图书馆。
旧书店转型公益图书馆
从红领巾路43号对面的一条小巷子拐进去,记者找到了这家名叫“陶然图书馆”的旧书屋。走进150多平方米的书屋里,便犹如置身于书的海洋之中,数万册图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书架里,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音乐……书架显眼处还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图书外借一律免费”。除了书籍之外,书屋中还陈列着不少上世纪末的旧用品。
馆主叫李德然,是市区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他向记者讲述了这家公益性私人图书馆的由来。1999年的暑假,因为家里书籍太多,他就打算摆个地摊把一些旧书卖掉。摆了一个暑假之后,李德然发现旧书市场大有可为,当年的9月中旬,他便开始在新陵路开店经营旧书买卖生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书店的经营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冲击,旧书店也不例外。本想结束经营的李德然觉得,这么多年收藏的心血就这么处理掉实在于心不忍。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不如将书店转变为公益性私人图书馆。2011年开始,公益性质的“陶然图书馆”就此诞生。
热心公益赠出历史书籍
“陶然图书馆”虽然藏身在巷内,但依然有不少市民千里迢迢寻到这里“淘书”,从馆内一本登记着借阅记录的笔记本看到,前来借书的读者涵盖了老中青三代。
记者了解到,开设这家图书馆并不是李德然第一次参与公益事业。早在2004年,他便向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捐赠了一批他收购到的民俗用品。自此之后,李德然非常热情地参与各种公益捐书活动。他向汕大图书馆捐赠的《两音字典》,是当时外国人来汕头时用来学习潮汕话时查阅的字典,另外还有一份潮汕话字典的手稿。他还向市开埠文化陈列馆捐赠了《汕头攻略战特辑》,是当时日军侵占汕头时所写。
租金上涨面临运转难题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陶然图书馆”既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但也开始面临着运转难题。李德然告诉记者,最近几年的场地租金上涨,加上水电费和收购旧书籍的费用需要2000多元,靠他一个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来维持非常吃力。看到每天陆续有不少市民过来借阅书籍,李德然觉得就这么结束掉这家书屋十分可惜。
为此,李德然希望社会上有心人士能够来接过这支“公益文化接力棒”,或者和他联手合作,让这家公益性私人图书馆能继续发光发热,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文化食粮。 本报记者 黄泽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