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于蓝 摄影报道)购物车或购物篮横七竖八占满过道,商品身处“异地”摆放,被剥掉的菜叶果叶四处乱扔,方便面、薯片等被捏得“伤痕累累”……这是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在我市多个超市所看到的情况。国庆期间,商场超市的人流激增,一些不文明的购物陋习也屡屡“上演”,不仅造成商品的损耗,也给其他消费者购物带来了不便。
在东区某家大型超市,一名超市员工正从零食货架上清理出不属于该区域的一大包方便面和几瓶饮料,并将它们一一放回原处。该员工对记者说,每天都有身处“异处”的商品,有时一小时内能收集到好几车购物车。刚一说完,不远处又有一名女顾客将一包纸巾“遗弃“在了食品区。记者发现,收银台前的货架更是成了“弃货回收站”,一些顾客懒得将不要的商品搁回原位,索性将其丢弃在货架上。
对于随意丢弃商品的情况,超市一般采取“宽容”态度。据了解,超市会安排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货架,将“弃货”迅速归位。不过节日期间“弃货”现象频频出现,给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少额外工作量。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一些生鲜食品,离开冷藏柜一两个钟头就会解冻,这些食品如果被乱扔乱塞,会大大影响质量,最后也只能扔掉。
人手一辆的购物车,也成了部分市民不文明购物的工具。记者走访看到,一些消费者驻足挑选商品,购物车并没有紧随其旁,而是随意停放在通道中央,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购物车购物篮横七竖八摆放,整条通道显得异常拥堵。除此之外,称重处和结账处也屡现“打尖”。在超市的食品称重区,顾客从四面八方涌来,争先恐后将东西放到电子秤上,互不相让。而在收银台,排队秩序稍好些,不过也有顾客等得不耐烦了,径直走到收银台前,打起了插队的主意。“你这不是插队吗?”记者问道。“我手里只有两样东西,买单很快的,让我先结啦!”插队者回答得理直气壮。
记者两天的走访目击了各式各样的不文明购物行为。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这种现象折射出部分市民公德意识的缺位。营造文明和谐的购物环境,不仅在于商家的热情服务,还需消费者养成文明购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