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温国辉吴紫骊等市领导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打赢救灾复产重建家园攻坚战

  连日来,温国辉、吴紫骊等市领导分别深入各地基层检查指导抗灾复产重建工作。  近日,市委书记温国辉与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庆新深入红海湾、城区和华侨管理区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每到一处,温国辉详细听取当地党政负责人有关灾情和救灾复产工作的汇报,并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受灾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开展各项灾后复产工作。在红海湾,温国辉深入内湖村、南联围堤、连岛路和遮浪海边街等地察看灾情,慰问灾区群众;在城区,温国辉深入香城路、德政街、通港路等地,慰问现场正在清障的部队官兵、机关干部、环卫工人,并现场协调有关部门提供运输车辆、清障工具,确保该区清除路障工作顺利开展。在华侨管理区,温国辉深入老归侨彭武森果园、华侨中学、尖山办事处第八社区居民点、饶湖办事处第一社区马来西亚金蕉种植基地、饶湖办事处第三社区详细了解受灾情况以及群众安置点的情况。  温国辉充分肯定各地各部门前一阶段的抗灾救灾工作组织有力、应对及时、工作到位,对奋战在抗灾救灾和复产重建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他强调:要继续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更加全面掌握安置点的情况,确保满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抓紧查准核实灾情,梳理灾后复产项目,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和政策上更大支持;要抓紧抢修受损基础设施,抢通检修水损水毁设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增派工作组和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具体指导和帮助灾民做好救灾复产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迅速投入到救灾复产工作中。  温国辉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坚决打赢救灾复产和重建家园的攻坚战,确保救灾复产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5日上午,市长吴紫骊与副市长邹广、市政府秘书长杨双标一行察看了市区各主干道灾后恢复情况,与正在清障的干部职工亲切交谈。吴紫骊要求各单位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大扫除,领导干部要起好表率,以身作则,带头清理环境卫生,各专业技术力量既要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又要团结协作,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消除灾痕。吴紫骊强调,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源统筹和支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救灾复产重建的强大合力。要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切实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逻。同时要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提高防灾抗灾救灾能力。  25日上午,市政协主席莫英群在市政协秘书长吴城鑫等陪同下前往华师附中汕尾学校了解该校受灾情况,慰问学校教职员工。据悉,华师附中汕尾学校遭到重创,学校礼堂、工棚、车棚、校舍附属设施及园林树木等损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莫英群对该校在台风中受到损失表示慰问,对该校在台风中及时疏散人员,确保教职员工和300多名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该校加快修复损毁设施,尽快复课,不影响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争创更好成绩。  24至25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央先后到陆丰市、海丰县、红海湾开发区和城区,实地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及救灾复产工作。他强调,要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安排好灾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要广泛动员,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到消除灾痕及家园重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及时修复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要针对受损企业、农户等不同对象,制定帮扶措施,支持帮助灾区开展自救复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要注重维护好社会治安,确保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5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友庄前往中广核陆丰核电项目、陆丰甲湖湾能源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实地察看灾后复产进展情况。在陆丰甲湖湾能源基地,只看基地内的树大都被台风吹倒,风电场、办公设备、生活设施、临时宿舍及搅拌机等都不同程度的受损。魏友庄来到大家周围,看望员工生活生产情况,并勉励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他指出在复产过程中要尽快消灭灾痕,着力抓好复产,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任务,要解决好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  25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涛到华侨管理区了解救灾复产工作。林涛分别到尖山办事处第四社区马来西亚黄金蕉种植基地、华兴公园、工人俱乐部等地了解受灾情况。 林涛对侨区及时采取的救灾行动和统筹组织能力表示肯定。(记者  卓科荣  郑燕珊  刘春晓  彭伟栋  通讯员  余德聪)

来源:汕尾日报   责任编辑:莫笔弘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送上门的美女

潮汕爆笑喜剧:没事别开房-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