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阳8个月募集20亿投298民生项目

美丽的金堡中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事业有成的郑开德先生如往年一样,不管有多忙,总要在中秋节回到家乡潮阳金浦街道走一走,会一会亲友,聊聊家常,看一看他心中惦记的学子们。昨天,在郑开德先生捐资兴建的金堡中学,记者初次见到刚从深圳返回老家的郑先生,只见他虽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访谈中,郑开德先生朴实的言语却流露出浓浓的家乡情、赤子心,尤其是他那份对学子的牵挂、厚爱更让记者深受感动。至今,他为建设金堡中学和援助贫困学生已捐资超过1.5亿元。去年,郑开德先生还带头发起成立潮阳区德惠教育促进会,筹集1000万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

  今年71岁的郑开德先生在家乡白手起家后,从赴深圳务工、组建工程队发展到成立大型建筑公司, 辗转于香港深圳汕头各地,并创立了深圳德惠投资有限公司。事业有成后,他不忘回报社会,反哺家乡,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是郑开德先生的心愿。10年前,近8万人口的金浦街道没有一所完整中学,教育资源紧缺,校舍严重不足,学位紧张。郑开德先生触景生情,慷慨解囊,发兴学义举,无偿捐资建设金堡中学。如今,这座风景秀丽、占地160多亩的金堡中学建有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学生7000多人,其中高中学生3000多人。今年,听说学生宿舍欠缺,他又出资建设学生住宿楼,解决6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只有出人才,家乡才能加快发展。培养下一代是我做企业的动力,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挣再多钱也算不了什么,把这些钱用在家乡建设上,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我希望这种善举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家出钱出力投身家乡公益事业”。郑开德这肺腑之言,蕴藏的是回报家乡的一片深挚的赤子之情。从修路、水改、建老人活动中心、公园、开挖农田排灌渠道,到扶贫济困、为灾区献爱心……据不完全统计,郑开德先生捐款总额已达到1.7亿多元。其实,在潮阳区委区政府实施“反哺工程”中,像郑开德先生这样情系桑梓、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潮阳乡贤还有很多、很多。

  去年以来,潮阳区通过成立公益基金会,精心挑选包装项目,组成党政代表团先后在珠海、深圳、广州、海口、上海、北京和本地举办了8场乡贤反哺座谈会,精心策划了“12·12”公益慈善系列活动等,短短不到8个月的时间,共募集到公益项目资金19.2亿元,涵盖道路、教育、文化、卫生、饮水等298个民生项目。一批经济、教育、文化、道路、医疗等项目纷纷动工建设,至上月31日已落实项目202个,投入建设资金约10.5亿元。

 

  据介绍,乡贤认捐的298个项目几乎涵盖了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0多个,教育项目70多个,文化设施项目40多个,这三项累计认捐的资金超过16亿元,将有一大批群众因此受益。民生反哺方面,推动了省道234线、潮海路改造、城区主干道路改造、饮水安全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设。投资反哺方面,推介潮阳东部新城、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厦深铁路潮阳站等一批投资项目,招引乡贤回乡投资创业,推动经济提速发展。首期投资50亿元的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和进出站路项目已动工建设。同时,以“潮之春”——迎春文化节、“三馆”建设、大峰慈善文化节等为平台,以文光塔、灵山、大峰风景区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为吸引,动员更多的乡贤“反哺”家乡文化事业。目前,新图书馆和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500万元的潮阳博物馆已动工建设。智力反哺方面,目前,乡贤们共认捐教育项目54个。其中,马伟武先生投资4000万元的力嘉中学已经建成交付使用。

  金秋的潮阳热土上,乡贤们播下的爱心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种子也将孕育出一座深具潜力的新城。本报记者 刘文钊 摄影报道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责任编辑:李群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搞笑短剧:好戏

潮汕爆笑喜剧:夏雨来1(十集) 群星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