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老城
保护和活化老城街区,最关键还是在于执行和落实。台湾古迹保存、建筑与都市史专家夏铸九认为,汕头老城的定位,应该是潮汕的区域中心和贸易港市,有着不同类型的商业活动、旅游和侨乡文化,是一所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要注重招商引资与社会复兴“两条腿走路”,立足原住民,发展商贸、旅游、居住及与港口有关的产业,促进多重功能重叠和配套服务空间的改善。比如,可通过由非营利团体组成的第三方的介入,利用周边空余土地的新开发,实施老城住宅计划,吸纳增加老城人口。同时,通过建设轻轨公共交通,连结新城与老城,促进新老城区之间的互补共生。
基金投入推动复兴
台湾旧城改造专家刘可强表示,陈可石教授团队的设计理念清晰,很有见地。由于整个项目涉及面广,总体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为此,刘可强建议,汕头可依托广大的海外潮籍乡亲,吸引小额度投资,建立由众多潮籍侨商加盟的“小公园历史保存复兴基金”,同时,建立严格良好的审查机制,吸引了解老城街区历史的民间社团参与,共同通过基金的投入,推动老城街区的保护和复兴。
摸清老城建筑“底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教授程新军认为,老城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功能定位很重要。它应该具有宜居的社区定位。从目前勘察的情况看,老城街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老化残损程度较高,建筑质量不容乐观,它们的建筑寿命究竟还有多长?应该认真摸查、统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小公园涉及到的各种产权利益和关系非常复杂,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很困难。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袁奇峰建议,老城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要跟产权意识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各种产权利益和关系。另外,停车场也是一个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