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晓F 摄影报道) 近一个月来,在老市区永和街、永泰街附近总能看到一群或带相机或背画板的年轻人身影,他们有的走街串巷,探访老住户,有的在老建筑前席地而坐,认真测量记录数据,再绘制平面立面图——他们就是“汕头山水社”的一群关注家乡发展,提倡“文化保育”的大学生。他们希望通过深入了解老街的建筑文化,记录街区老居民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老市区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今年暑期,汕头山水社得到了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的支持,在老市区开展“底层研究”项目。通过一次次走访,汕头山水社的20余成员从老市区居民的口中了解到许多汕头以前的故事。让成员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居住在永和街多年的七旬老伯告诉他们,永和街之前曾有一条很大的下水道,下面甚至可以供人行走。这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大多数早已经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而逐渐被人淡忘。成员黄显表示,在连日的调研活动中,她听到了这么多古老而新奇的故事,再回头看着如今衰败的街景,生于斯长于斯的她更加坚定了保护历史建筑的使命感。
8月初,市规划局对《汕头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启动区建筑和景观工程设计》进行批前征询公示,描绘了永平街区的未来蓝图。汕头山水社的成员认真阅读方案后,专门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等专家请教,提出了对该方案的若干建议。其中包括细度问题,如建议增加附图指出每个建筑的处理方式,增加建筑年代现状、场地现有古木名树分布等图纸,还对如何复原建筑提出看法。8月底,尽管已经过设计方案的公示期,但汕头山水社的成员还是将这封建议信递交给市规划局综合科、信访科。
汕头山水社的成员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目的,就是通过此次调研,深入了解老市区永和街、永泰街两条街道的建筑和文化,整理街区重点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记录街区居民记忆中的老街故事,挖掘街区的文化内涵,为日后街区保存及文化保育工作提供基础调研资料,同时呼吁更多人关注、参与老市区保护工作。他们还希望这两条街的老居民及对这两条街有较深了解的人士,能提供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