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婉萍) “8·17”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给我市的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连日来,我市各地菜农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清理受浸腐烂的蔬菜,重新翻地播种育苗,繁忙有序地开展灾后复产自救工作。汕头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民们辛勤劳作,再造希望的田野。
近日,记者辗转来到潮南区井都镇上南村。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集散地,有2500亩连片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包括春菜、油菜、空心菜、小白菜、苋菜等数十种叶菜。每天,这里都会输送一批批新鲜优质蔬菜到周边的峡山、两英、陈店等城镇,或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运送到中心城区等处超市销售,成为市民餐桌上颇受喜爱的“绿色食品”。然而,此次突如其来的洪涝水浸,给上南村的农作物带来重创。
“洪水来势汹汹,一夜之间水深及颈,菜地里一片汪洋,所有的蔬菜都被淹没了。”上南村村干部郑少龙说起十多天前的那场大水,心情依然十分沉重。他说,第三天水退后,菜农们纷纷回到菜地,但见成片的蔬菜倒伏田头,除了极小部分生命力较强、耐水性好的空心菜、苋菜勉强存活,其余的菜大多从根到叶烂掉了。“家家户户遭了灾,这些天基本没新鲜蔬菜可上市,整个基地损失约有800万元。”
灾情发生后,上南村的农户没有等、靠、要,而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抗灾复产中。蔬菜受浸,可以重新翻地补种。十天来,菜农们马不停蹄地排水、清园、松土、施肥、除杂草、下菜籽,田野里处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记者走在村道往两边的菜地望去,灾痕已经消除,有的土壤依然湿润还在晾晒中,有的菜地则已冒出两三厘米或四五厘米高的小苗,青翠幼嫩的新绿覆盖在褐色的土地上,展露出勃勃生机。虽然时近中午,但不少菜农仍穿梭在垄上。他们有的挑着木桶给菜叶子喷哂清水,有的忙着在翻干的土地上撒播菜种,有的则赤脚蹲在垄边专心致志地选种,拣除生长太稠或烂心的菜苗,让余下的菜苗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蔬菜生产一年可有七八造,这次全遭了没顶之灾,现在得整片地都重新翻土,赶紧进行新一轮的种植,才能弥补水浸的损失。”正在菜地里选种的郑叔一边忙活着一边对记者说,往日他和妻子打理着菜地,一般是阶梯性种植,这一垄蔬菜翻地播种,那一垄蔬菜收成,不紧不慢过日子。但这一阵,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大家便都到田地里干活。目前,一些湿度较为合适的土壤已播种育出小菜苗。
受灾的伤痛埋进了心底,郑叔的眼神里又闪动着希翼的光芒——如果天公作美,不再有大的降水,没有烈日暴晒,大约半个月或二十天后,菜农们新种植的蔬菜便可陆续上市了。如今,郑叔的心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育苗巧种,才能在最合适的时机让自己的蔬菜卖出较好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