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玉璇 实习生 丘媚 林晓红) 近日,一网友在本地一网站发帖称,其亲戚家的孩子高考成绩理想,家人却就该不该出省读书这个问题起了争执。此贴引发众多网友跟贴热议,有的认为出省读书能多增长见识,应该支持;有的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读书出省不出省并不重要,学校、专业好即可……
记者就这一话题展开调查,发现在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增长见识”与“方便照顾”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焦点,“争执”时有发生,这场“硝烟”往往要等到录取通知书真正送达,才能消散。
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与父母发生过争执,本来想北上求学,最后却因大人的意见而留在省内,聿怀中学的郑凯中同学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省外气候、饮食、生活习惯与省内不尽相同往往是父母不让孩子到外省求学的主要原因。”郑凯中告诉记者,他一直想去省外读大学,借此开阔自己的眼界,但父母却极力劝说他留在省内,“我胃肠不好,他们担心我不适应。”最后,郑凯中服从父母的意愿,填报了暨南大学并被录取。
而汕头一中的应届高三毕业生小邱填报志愿的时候,却是爸爸妈妈发生了争执,弄得她左右为难。小邱说,父亲希望她到长三角一带就读,可趁此见识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母亲则希望她留在广东省内,方便回家以及父母探望。爸爸妈妈意见没办法调和,最后才以报考广东省内院校被录取的几率高为先决条件而填报了广州的高校。
记者了解到,汕头大多高考学子选择就读本省高校,珠三角等地尤其受青睐。大多家长希望子女就近读书方便照顾。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家长,其中9名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本地或本省就读,最普遍的原因是担心孩子在外地孤立无援,而就近读书方便家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