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敏)近年来,考虑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潮籍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发展。昨天,由市人社局主办的“一企一岗,互济共赢”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在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拉开序幕。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汕头安居乐业更有“幸福感”,他们看好汕头发展前景,选择毕业后投身家乡建设。
昨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首日。招聘会吸引了150家企业前来参加,其中不乏骅威科技、黑牛食品、乐凯胶片、潮宏基实业、南洋电缆、金刚玻璃等上市公司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现场提供530多个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包括QE工程师、PE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机械设计师、化工技术员、总经理秘书、高级秘书、总经办文员、产品策划师、资深评估员、储备干部、财务、统计等。
“近几年潮汕各市无论是在经济规模、基础建设,还是在城市管理、创业环境等方面都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发展机会很多,各种平台也越来越好,回家乡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前来应聘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小林告诉记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文化氛围、饮食起居、气候条件等都比较习惯,亲友也多,因此她选择回汕头找工作。
“最重要的是房价不像一线城市那么高,交通、教育、卫生、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压力还不是很大。”招聘现场,不少应聘大学生说,在一线城市虽然挣得多,可竞争压力大,花费也很多。算上交通、租房、饮食等细账,在广州、深圳每月挣四、五千元的生活还比不上在汕头挣两三千元过得舒适。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乡工作就意味着能多与父母相处,待父母亲年老还可以侍奉跟前。“在一线城市工作,买个房子都艰难,更不要说接父母去同住。”
人力资源业内人士表示,回乡发展的选择体现了当代青年择业观的理性和多元化。过去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心往一线城市奔的择业观开始松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成了青年择业时综合考虑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择业观有助于青年人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