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赖淑英报道:随着小暑的到来,我市进入一年之间最热的时间段,各种因高温引发的疾病也应引起市民的警惕。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段时间,汕大医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中风病人就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并且呈低龄化发展。
近日,我市一位老人在早上起床后出现了说话含糊的症状,家人开始以为是老人还没睡醒。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家人带其前往附近诊所问诊,初步诊断为轻度脑中风,但也只是开药让老人回家服用。到了第二天,家人再带老人前往大医院检查时,老人被确诊为脑部血管梗塞需要住院治疗了。
汕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何文贞告诉记者,引发脑中风因素有很多,但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最容易致病的原因就是高血压控制不佳。脑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在发病后三个小时内,业内称为“黄金三小时”。何医生介绍,炎热天气下,老年人如果出现了头痛、头晕目眩、说话含糊不清、突然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就有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
何文贞表示,人们往往认为寒冷天气才容易引发脑中风,其实,在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里,都需要高度防范。天一热,人体血管扩张后脑部的血液会减少,老年人要注意少量多次喝水,让血液粘度变化不要太大;如果开空调降温,则要注意调节气温,控制在26、27摄氏度左右,维持与外部7~8度的温差,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也不能频繁出入;此外,有三高症状的病人还应注意按时规律服药,降低脑中风的几率。
目前,无论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症状都有低龄化的趋势,连脑中风也有低龄患者。据何文贞介绍,在最近接诊的脑中风病例中,最小的年龄只有18岁。因此,她也建议,夏天,有高血压症状的年轻人都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盐分,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