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神”有多种:如“观篮畚神”、“观戏童”、“观箸神”、“看花园”,还有“观蛤嫫神”、“观猴神”、“观牛牯神”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观神时,还要按请神、催神和退神几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观的神不同,唱的曲子也不同。曲子实际是一种民歌。
“观篮畚神”:用当地一只精致有盖的竹篮子,罩上一件老妇女穿的斜襟衫。一对童男童女面对面双手把它扶住。开始时由一个村姑点上三炷香,插在篮畚畚顶端的圆耳朵上,接着围观的人就开始反复朗唱“请篮畚神曲”:
篮畚姑,篮畚神,
爬山过岭来抽藤。
抽藤做篮畚,
篮畚老老(旧)好观神。
经过一遍二遍三四遍朗唱,那对童男童女渐渐变得昏昏沉沉起来,他们手中那只篮畚也象个颤巍巍的老太太似的左摇右晃。这就是“神”已降临。要是还见不到篮畚晃动,就得转唱“催神曲”:
一步催,二步催,
催阮童身脚行开;
一步好,二步好,
好阮童身开金口。
阿姑欲来赶早来,
勿待半夜月斜西,
奴仔(孩子)哩难等,
大人哩难等。
折腾到“神”降临,围观的人就可以请“篮畚姑”解答问题了。
“篮畚姑,你说我掌心有多少钱?”
“篮畚姑,你猜我家喂几口猪?”
“篮畚姑,数数我们箸筒有几双箸子?”
“篮畚姑”象通了灵性似的有问必“答”,它点头的次数算是回答了你考问的数量题。“观篮畚神”结束时,就要唱如下的“退神曲”:
日落西山是夜昏,
家家处处人关门。
鸡鹅鸟鸭上了条,
请阮童身回家门。
“观戏童”:参加“观戏童”的童男童女围成一个大圈。由一个童稚把点焚的一把香,对着其中另一个童稚的面逗圈圈,大家齐唱“请戏童神曲”:
观戏童,
打铜锣。
铜锣师三四个,
由你挑选哪一个。
被观的童稚戏神“附身”之后,他就会发疯似的跑出圈外,拉住另一个同寅的手,同寅也会发疯似的抓住别人的手,这三几个人就会手拉手狂转狂奔。这是,只要你随便点那出
潮剧,再由事先配备好的乐队奏起乐曲,他们就会莫名其妙地演起戏来,而且演得惟妙惟肖。
“看花园”:据说每个女人在天国的花园中都有一盆花,预示着她在人世的生男育女的情况。盆中所开的白花、红花象征着生男孩和女孩,朵数象征着孩子的数量。如果花丛结满蛛网,意味孩子满身长疮;花盆盘着大蛇,出生的孩子就活不成,会被蛇吃掉。
请“花园神”朗唱的曲子是这样的:
观音渺在南海中,
阿娘出神浮在中。
脚踏红莲千百瓣,
手提红莲献喜童。
据说花园的每盆花都贴了姓名,只要你请问,观神的村妇就会告诉你,已生了几男几女,还有几男几女;发现花盆盘踞大蛇,还能帮你除去;如果请问的是少女,她则能预测未来婚后产育的男女数量。
还有“观蛤嫫神”、“观猴神”、“观牛牯神”。降神之后,他能象蛤蟆一样钻涵洞,跳石头;象猴子一样攀竹丛,爬大树;象牛牯一样,互相顶角斗殴;且常有因此而弄得头破血流、脚拐骨折的。
“观扁担神”,则是在童男童女各扛着扁担的一端。他们在昏昏沉沉中,回答你几年直到几十年前已故亲人的死因。占卜以它能预测后果、解释事因为手段,迎合了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因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无疑是一种迷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