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名精神饱满的小伙子,他眼神坚定、举止得体且谈笑风生。谁能想到,这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曾经深陷毒品泥淖长达数年而难以自拔?谁能想到,他曾经因为毒瘾发作不止一次挣脱父母锁在他手脚上的铁链?又有谁能想到,一度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失足少年,能够转化为自食其力的正直青年?
“我从不回避过去的经历,直面那些不堪的往事,反而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面对记者,涉毒康复人员小陈(化名)显得相当淡定,这几年当销售员的经历,不仅让他长了见识,更加树立了自信,对于接受采访,他表现得极为平静。
小陈是由市禁毒办联系的采访对象。帮忙联系的同志表示,康复人员一般都不大愿意配合采访,他们一方面不想再提起那些不光彩的往事,另一方面也担心媒体的报道会干扰自己来之不易的正常生活,小陈不一定会同意接受采访。在等待两天之后,星火义工协会的黄会长给记者打来电话:“小陈愿意接受采访,时间由你们商定。”黄会长在小陈康复过程中,给予他长期的引导和帮助,得到小陈及其父母的高度信任,也得到了小陈的友谊,这次联系采访,市禁毒办的同志就是通过他与小陈接触的。经过电话联系,小陈与我谈好另约时间见面;又过了两天,他通过黄会长告知我当天晚上见面,出于保护小陈隐私的考虑,我提议把采访地点定在我的办公室,同时要求黄会长陪他一起来,我认为这有利于他保持心情平静。
年少无知,在好奇心和好胜心驱使下服食毒品
我本来认为,这次采访可能将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当事人不愿意谈及往事、不愿意敞露自己的内心等等情况。然而,小陈坦然自若的表现,却让我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小人之嫌。不用费心引导,小陈非常痛快地谈起往事。
他从小就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虽然智力比一般同龄的人都要高一些,但由于心思没放在学习上,所以成绩并不理想。后来,结识了其他同样顽皮的小孩之后,就更无心向学。后来,与小陈来往的人中,有人搞来“K粉”以及其他违禁涉毒药品服食,并经常引诱他,夸张地形容这些东西的“魔力”。一开始,小陈不为所动,在他的意识中,隐约知道这就是毒品,老师曾经讲过其危害性,千万沾不得;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诱惑,落入了毒品的魔掌。
“之所以最后没管住自己,一个是因为好奇,那些朋友一再形容服食毒品的感觉如何神奇,所以就想试一下,另一个是因为好胜,因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别人经常拿话刺激我,笑话我没胆量试。”小陈说。与大多数涉毒青少年一样,由于无知,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陷入了毒品的泥淖。
深陷泥淖,小陈不止一次被父母锁上铁链
小陈从初中开始就服食毒品,读初二时,他辍学到一家五金厂帮工,他的父母也在这家工厂里打工。离开学校的小陈,并没有离开原来的那帮不良朋友,更离不开毒品,一帮“毒友”仍然经常聚在一起服食毒品。慢慢地,小陈的反常表现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他们苦口婆心地试图与孩子沟通,希望了解他碰到了什么问题,但儿子却什么都不肯说。后来,有热心人告诉小陈的父母,他们的儿子可能沾上了毒品,在父母的再三逼问下,小陈终于承认。
为了帮助儿子戒毒,小陈的父母想尽了办法,谈心、教育乃至打骂,奈何他却一句都听不进去,怎么都不能下决心戒掉。“其实,每当爸爸妈妈跟我谈的时候,我也知道自己是错误的,但是今天记住了,到了明天毒瘾发作,就又什么都忘记了。”小陈说,那个时候,每当毒瘾发作,头脑就不受控制,不仅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甚至还觉得他们非常讨厌,而且服食毒品之后胆子特别大,人也变得非常狂妄,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没有什么事情自己不能做不敢做的,谁敢来管我谁就是跟我过不去。
儿子深陷泥潭,小陈的父母束手无策,由于他不符合送强制戒毒的条件,最终采取了万不得已的极端办法:为了阻止他外出接触毒品,用铁链把他锁在家里。然而,疯狂的毒瘾却驱使他挣脱铁链的捆缚逃了出来,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地发生。“铁链都是上了锁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是疯了,我完全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是如何挣脱的。爸爸妈妈一直都非常疼我,但他们却不得不狠心地拿铁链锁我,我无法想象当时他们心里有多痛苦。”说起这些事,小陈的神色黯然。他告诉记者,他的爸爸是个坚强的男人,爷爷去世的时候都没有流泪,妈妈跟他多年夫妻也只见他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因为小陈的姐姐幼年早逝,另外一次,就是因为他吸毒而哭。
浪子回头,经历灵与肉的洗练重回正途
2008年,一次偶然的谈话,成为小陈人生转折的契机。
小陈所在五金厂的老板与星火义工协会的黄会长是朋友,在一次闲谈中,谈到小陈的问题。那时,小陈服食毒品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人知道。老板知道黄会长是个热心人,希望他能帮忙想想办法,看能否把这个走上邪路的孩子拉回来。
“刚开始,我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那时黄大哥基本两三天就会找我一次,跟我谈人生、谈家庭、谈社会,可是当时我什么都听不进去。”虽然两个人的年龄相差20多岁,但小陈却习惯亲热地称呼黄会长为大哥。他说,黄会长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且非常照顾别人的感受,总是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人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小陈的情况终于慢慢有了好转,黄会长也从一开始两三天跟他见一次面,慢慢地五六天一次、半个月一次,后来是一个月见一次。为什么慢慢减少见面的次数呢?黄会长笑着说了原因:一开始谈话的效果几乎隔天就消失了,后来随着小陈自我克制的能力慢慢增强,就不用那么频繁地见面了。“教育引导只是一种手段,是一个契机,关键还是要靠他自己。如果他不想回头,说得再多也没有用。”黄会长说。
正如黄会长所言,他提供的是一个契机,小陈的康复转变,关键因素仍然在其自身。几乎所有康复人员的成功转变,根本动力都在其主观意愿及坚强意志。
“在与黄大哥接触之后,我随着年龄增长,也慢慢地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思。一方面,那些跟我一起鬼混的朋友,先后有人因为吸毒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另一方面,我的身体因为毒品受到了很大损害。于是,我就想,为什么身边会有那么多人看不起我?继续这样下去,我这辈子怎么办?”学会思考的小陈渐渐冷静下来,开始尝试克服毒瘾。
戒毒的过程是痛苦而且曲折的,成功戒毒不仅需要当事人自己坚定的意志,也需要身边其他人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从2008年与黄会长接触,直到2010年底,小陈终于成功戒除了毒瘾,其间经历了多少次的反复挣扎、忍受多少身体与精神的折磨,只有同样经历过灵与肉的洗练者,方能体验其中的艰辛。
“我还年轻,有的是奋斗与发展的机会”
战胜毒魔的小陈显得非常自信,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朝气与活力,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几年来,他一边以顽强的意志与毒魔作斗争,一边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2009年,小陈离开了五金厂,并利用在五金厂期间认识不少客户的有利条件,为一家经营五金制品的企业跑市场经销,干得有声有色。就在接受采访前几天,某高档品牌为拓展市场物色销售人员,通过朋友的介绍,小陈成功应聘,已经到新岗位上班了。
我问他:“辞掉原来熟悉的工作重新应聘,你不觉得可惜吗?”小陈笑得很阳光,他说:“连戒毒这么难的路都走过来了,我对自己有信心。原来的工作虽然也不错,但待遇比较一般,我今年22岁了,也该为以后的生活打算打算,总不能只满足养活自己嘛。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也是时候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了。我还年轻,有的是奋斗和发展的机会。”说话的时候,一旁的黄会长刚好接了一个电话,是小陈的父亲打给他的,询问小陈接受采访表现如何,黄会长开心地笑着说:“你放心,他表现很好。”小陈感慨地说:“以前会觉得父亲这样做是对我不放心,现在却觉得很感动,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黄会长接过话头说:“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