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潮汕妇女脑后髻的沿变

    从古代至解放前,潮汕老百姓妇女(除少数后来讲文明剪短发外),在出嫁之后就要打起脑后髻(潮语叫“打鬃”),表明她已是结婚了。脑后髻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以至来处不同而有几种形式:
    大后斗,清代有钱人家的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要打起“大后斗”。所谓“大后斗”,就是头上正中至脑后有一面像船帆一样的半圆形发式,要用很多小竹针把它夹住,并用很多比小指尖还小的小竹圈套紧,保持其不斜不倒;存下的发尾在后面梳起,叫“后斗尾”。两边的发要梳成像两朵半髻。每天天将亮
就要起来梳妆,至少要个多钟头才能完成,然后用“U蔸”(一种热带肉质植物)的粘液作为粘发剂,脸上还要涂抹胭脂和挂耳钩。这种发型配上大洞衫裙及手镯、脚环,以及缠足的三寸金莲,就是清代有钱人家妇女的典型服饰了。在潮汕平原城乡,清代的较有古风人家中妇女是不少这装扮的。现在潮剧中的《龙井渡头》中,还是这么打扮。
    牛角鬃。还有一种发型,就是把头发打成像一个牛角高高翘起。这也是清代的一种年龄较大的妇女或山区妇女或媒婆的简便发式。它比大后斗简朴得多,但不大高贵美观。
    免鬃。辛亥革命之后,妇女不必缠足了,有的已缠了足的就解开,解开的足趾还不能完全复原,有的没有解开,但服装也与头饰没有像清代那样讲究了。潮汕妇女的发鬃,改为在脑后把发束起,系上黑色头绳寸长之后,只用一把寸多长的发匙横过,把其余垂下的发绕成髻就成了。
    辫鬃。这种髻最为普通,也较小巧,费时不多,再插上鲜花或布花,就很好看了。年较轻的妇女,见到归侨妇女后髻的变化,也仿效流行起来,即是把发在脑后打成小辫子,再把小辫子围绕起来,成为圆形,再用珠针穿紧,插上花,就显得年较轻了。
    三十年代,在归侨妇女中,有一种是把后髻打成像螺形一样,又好看又方便,加上耳朵不是耳钩,而是圆珠形的,真有一番归侨味。
    解放后,潮汕老年妇女虽然还是守旧一套,但逐步也形成以一个像龟壳的塑料髻套套上后髻,还有好多干脆剪成短发而不打髻的。这样妇女的生活时间也就不会被打髻占去很多了,一早洗脸便梳一下头发了事。当代的潮汕青年姑娘、老年妇女更不打髻,而追求发型的时髦,配起现在流行的时装,结婚了与否没有什么发型的分别。    



微信扫一扫关注华龙潮汕网,微信帐号:hlcsw_cc

  • 上一篇:潮州粥
  • 下一篇:渔夫戴金耳环的来由
    •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2014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语动作电影:孤胆少年(全集百度影音)

    潮汕情感喜剧:野蛮婆婆俏媳妇(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