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蔡振荣等相关负责人再次做客市电台“行风热线——面对面”直播间,就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 市环保局领导通报了上期热心听众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处理情况: 一是群众投诉陆丰市投围水库附近生活污水污染水库水质的问题。 在接到热线听众的来电后,市环境保护局当即要求陆丰市环保局派员前往调查。通过环境监察人员及记者的现场调查情况反馈,未发现有投诉人所反映的生活污水污染投围水库水质的现象。据环境监测部门对该水库水质的各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投围水库的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二是群众投诉汕尾市区永盛大厦“中域”手机店放高音喇叭噪声扰民问题。 该处噪声问题属于社会噪声。接到此投诉后,市环境保护局派员赶赴现场调处,对商家进行劝阻。据了解,该处附近的“诺基亚”、“三星”、“3G手机城”、“中域”四家手机店都存在有用音响喇叭招引客户而影响周边住户的现象,对不听劝阻的商户,建议听众朋友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直接向公安部门投诉,市环境保护局将积极予以配合。 三是群众投诉汕尾市区荷苞岭崇文学校常在傍晚时分焚烧垃圾的问题。 在接到投诉后,市环境监察分局的执法人员当即前往该学校进行调查处理,并联合汕尾电视台记者予以曝光。据查,因该学校的门卫为了贪一时的方便,没有及时把每天校园里清扫的树叶和垃圾等委托环卫部门处理,而是进行了焚烧,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经执法人员批评教育,该校已承诺不再发生此类现象。 有群众来电咨询新建项目如何办理排污许可证。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新建项目单位申办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八点条件:一是具备生产经营的合法资质;二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重新审核同意;三是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四是排放污染物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总量控制要求的,还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五是有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设施委托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六是按规定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七是按规定制定污染事故应急方案,配备相应的设施、装备;八是按照标准和技术规范设置排污口等等。如果企业已经具备了以上的条件,可以携带好《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与变更申报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文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通知书等材料,前往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进行办理,咨询电话是3828005。 蔡振荣说, 6月5日世界环境日那天,我市按照省的统一安排,从5月15日至6月15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该局相关负责人说,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委宣传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和市环保局精心组织,印发实施了《2013年汕尾市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方案》。在今年的环保宣传月期间,我们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影响广泛的宣传活动,较具特色的主要有绿色出行巡游、“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专刊、企业绿色环保培训等等。市政府还在6月5日这一天以“同在蓝天下,心手紧相连”为题,发表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这些活动的目的旨在倡导广大汕尾市民树立环保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作风,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携手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呼吁全市人民共同建设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好家园,共同创造低碳、环保、绿色的幸福未来。 当有来电咨询居民区内的移动基站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时,有关人员表示,我市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都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专家论证后报省环保厅审批,批准以后才能动工建设。建成以后要向省环保厅申请验收,经过调查、监测,在电磁辐射、电场强度、噪声等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后才能通过验收,然后投入使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市、县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国家、省有关环保法规进行监督管理,定期抽查监测基站的辐射水平,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我国现在执行的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标准是由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广东省辐射环境监测中心曾对我市已建的118个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了抽查监测,并对21个建设在居民区敏感区域内的发射基站实施了重点监测评价。根据监测结果,该21个基站的电磁辐射相应的场强和功率密度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一级(安全区)标准。 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是市民关注的问题。蔡振荣说,我市非常重视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先后颁布实施了《汕尾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积极开展了公平水库(含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螺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我市各级环保部门也都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专项检查,强化环境监管,积极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重点由保障水量向水量水质安全同步控制、由重微观达标向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由保障用水供给向提供优质水源的战略性转变,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记者 温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