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中国梦・青春梦] 谢紫榆:"梅花"香自苦寒来

  舞台上,她既是俊逸潇洒、台风稳重的小生,也是正义凛然、功底扎实的老生;舞台下,她却是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美少女。她孜孜不倦,永不言弃,刻苦钻研潮剧表演技艺,凭借一股韧劲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以独特的魅力传承潮剧艺术。她,就是2013年度“五四”优秀青年代表,曾荣获中国戏曲“红梅花”殊荣的谢紫榆。

  谢紫榆出生在一个潮剧氛围浓郁的家庭,奶奶曾是村里小剧团的旦角演员,爸爸妈妈都是潮剧迷。“小时候常常跟奶奶去戏棚下看戏,最喜欢的就是看演员化妆梳头,那个时候,无比向往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谈起小时候对潮剧的着迷程度,谢紫榆笑着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在戏台上演潮剧成了谢紫榆一直追求的梦想。上小学的时候,谢紫榆多次在学校、镇上的文艺演出中表演潮剧节目。一次偶然机会,正四处寻找潮剧“新苗”的陈江哲老师(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创办人)从朋友处知道了紫榆,便亲自到紫榆家中找到她,之后,紫榆才开始踏上了学艺之路。经过陈江哲老师一番耐心的教授、指导和曾义藩、林舜卿、谢素贞、林蕴育等潮剧名师的传教,加上本身的刻苦训练,谢紫榆唱功表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结合紫榆的音色、气质等特点,让她习潮剧小生、老旦、老生等行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谢紫榆荣获“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 红梅花奖,成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潮汕地区第一位考取高等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的考生,也成了省政府和省潮剧院发展与改革基金会专项资金全程资助的潮汕地区第一位戏曲专业大学生。即使有了这些成就,谢紫榆追求梦想的脚步却从未停过。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谢紫榆告诉自己,不要害怕出丑,不管表演得如何,都要给评委们留下好印象。因为她不会唱京剧、昆曲,所以当时考试用的是潮剧剧目,评委们听不懂也没字幕,但是她凭着那股热爱潮剧的劲儿,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完专业我就回广东参加高复了,直到4月份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从上海寄来的可填报志愿通知单,走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流眼泪,觉得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她告诉记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上海戏剧学院,谢紫榆专攻戏曲表演,主要学习昆曲与京剧。对谢紫榆而言,最苦恼的是自己的形体,因为她学戏比较晚,读大学进入专业学院学习的时候,她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又因为学的行当是小生,必须跟男生一起练基本功,主要是腿功和把子功,这给她带来很大的挑战。相比其他同学,一点基础也没有的谢紫榆,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刚到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是我坚定信念,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必须努力刻苦地学好。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打飞脚的时候,一不留神,脚底下一软我就摔地上了,那一刻,我几乎可以清楚地听到脚腕处有‘嘎’的一声,当时我很不争气地流泪了,那是我第一次在同学面前哭。”她一边回忆一边说。

  隔行如隔山,尽管同属戏曲门类,但从潮剧跨越到昆曲,谢紫榆感觉自己像是跨了一座小山峰。开始学习时,昆曲的台步、水袖等不同于潮剧的功夫着实让紫榆苦练了好一阵。而最困难的就莫过于唱腔了,潮剧小生、老生等行当的唱腔用的大部分是真嗓,即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而昆曲的小生行当,演员用的则是假嗓为主,即丹田气经过喉腔时,将喉腔缩小,声带缩紧,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这无疑给习惯表演运用真嗓的谢紫榆出了一个难题,但经过一番刻苦训练,谢紫榆也慢慢摸索出了一整套昆曲小生的表演方法,唱腔也越来越自如。对此,她对潮剧小生唱腔有了新的体会,“虽然潮剧小生唱的是用真嗓,但高音有些地方硬唱上去听起来还是有点难受。如果能真假嗓结合起来,行腔时衔接自然,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不但演员唱起来不费力,而且唱腔好听也让观众听起来更舒服些。学习昆曲可以领略传统戏曲丰富的表演内涵,从中汲取其艺术精华来进一步丰富潮剧的表演方式,为传统潮剧注入新的活力。”她告诉记者。

  虽然每天接触的都是昆曲、京剧,但是谢紫榆从没忘记自己是潮剧人。为了巩固自己所学的潮剧功夫,每个周末,她都和小梅花艺术团的艺员们聚在向学校申请开放的练功房里,排练潮剧剧目、练功、唱念……

  历经苦寒,“梅花”傲然开放。如今,24岁的谢紫榆成了小梅花潮剧艺术培训中心副主任,小梅花艺术团团长。这一颗潮剧“新苗”,为了自己一直追寻的梦想,破土而出,为纷繁的潮剧舞台注入了新能量、新活力。

来源:揭阳日报   责任编辑:邱洁纯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最新汕头电视台《新厝边头尾》专辑

潮汕爆笑喜剧:夏雨来1(十集) 群星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