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安排部署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讲话。随后,省、市相继召开会议传达贯彻。 据悉可移动文物普查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由专业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从2012年10月开始,将于2016年12月底结束。普查范围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类国有单位,届时将对其收藏和保管的珍贵艺术品、重要古籍等可移动文物进行信息采集,搭建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体系。 刘延东指出,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国有机构代表国家保存的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统计,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是有效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工程;是切实履行法律责任,加强国有文物监管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提升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 刘延东要求,要把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关键环节,确保普查质量;要统一标准规范,提升科技含量,扩大成果运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力投入,落实经费保障,深入宣传动员;要切实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保障工作,准确掌握当前及今后保护可移动文物的任务,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各项工作。(记者 施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