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杨蕾实习生吴冰
一身火红的运动服,一头黑色的短发,一脸灿烂的微笑。昨天,当刘锐进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时,我们从这位伦敦残奥会冠军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自信和乐观。
他刚从市创佳集团为其举办的学习报告会上回来。虽然有些累了,但他仍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我们讲述了他夺取金牌的艰辛经历和自强不息的真切体会。
刘锐进出生于潮安县磷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99年,在他10岁时因下雨天路过一个变压器台时,被高压电击伤而导致左臂截肢致残。残缺的身躯,一度让他很自卑,情绪非常消沉。直到2005年,省残联到我市挑选残疾人运动员,在市残联的推荐和帮助下,他被输送到省队集训。在那里,刘锐进开始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看到在省残疾人游泳训练基地里,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人中,有不少人残疾程度比他更严重,但他们没有灰心消极,更多的是乐观向上,刻苦努力。他们这种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实现自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刘锐进。他不再自怨自艾,开始勇敢面对现实,坚强迎接挑战。
凭着坚韧的毅力,刘锐进克服种种困难,刻苦训练,使游泳成绩不断取得进步。2006年,在省第五届残运会上,他参加了11个游泳项目比赛,每项都获奖,共夺得8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008年,他又在丹麦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夺得100米蛙泳金牌,并凭着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获得了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然而就在刘锐进踌躇满志,朝着北京残奥会冠军的梦想而全力奋战的时候,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08年6月中旬,距离残奥会举行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他却突发急性中耳炎,不得不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从而错失参赛机会。这次对他的打击程度不亚于截肢时的怆痛。眼睁睁地看到参赛资格白白地溜走,7年多的艰辛努力付之流水。一想到这些,刘锐进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啦啦直流。
在医生、教练和亲朋好友的开导和帮助下,刘锐进修养了两三个月,慢慢走出低迷状态,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回到训练场上,并积极参加各种比赛。2010年在省第六届残运会上,他参加三个游泳项目比赛,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并且3项都打破省残运会记录;2011年在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上,他又获得了100米蛙泳铜牌。2012年9月8日,在第14届伦敦残奥会游泳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34分级比赛中,他与队友密切配合,奋勇争先,夺得金牌,并打破残奥会和世界记录,站上了残奥会冠军领奖台,终于圆了他多年的夙愿。这也是我市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虽然我失去了一只手臂,但自强为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采访快结束时,刘锐进笑着告诉记者,在今后的运动生涯中,他将加倍努力,刻苦训练,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为家乡父老乡亲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