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64个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据悉,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2亿人,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而我国当前高血压控制率却不足10%.针对高血压防治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总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名伟。
发病症状不明显 “无声杀手”需警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身影无所不在。高血压的典型症状是头疼、眩晕、烦躁、失眠,个别病人会感到肢体麻木,甚至出现呕吐的症状。但为何高血压被称作是“无声的杀手”?徐名伟说,高血压的病程常呈缓慢发展,且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如果没有定期检测血压,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人直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也有高血压患者因为没有不适的症状,就不够重视,也不认真服用药物,导致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当前,高血压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对于药物治疗,徐名伟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病情需要的降压药物并定期使用,确保血压稳定。相比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则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尤其是轻型和低危患者,单独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钠摄入,以中度限制钠摄入即食盐小于6克/天为宜;适当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行走、游泳等并辅以减轻体重,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同时还要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徐主任说。
肥胖超重是主因 预防控制需重视
调查显示,近年来,高血压呈现逐步年轻化、低龄化趋势。近年来,青少年高血压在门诊上已不罕见,除了遗传因素影响外,肥胖是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超重率呈上升趋势。
此外,对电脑游戏的沉迷,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也是一大隐患。由于青少年的大脑和中枢神经还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兴奋和疲劳,如长时间受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针对高血压低龄化趋势,徐名伟表示,高血压防治应从娃娃抓起。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同时,还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对于已经确诊的,要摆正好心态,遵从医生安排,服用有效的降压药。在饮食方面,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膳食平衡,避免营养过剩,少吃“洋快餐”。还有,别让孩子过度沉迷电脑,应让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另外,随着春季到来,天气冷热不定,人体血压容易因为情绪波动而升高。许多专家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要多注意血压变化,防止脑血栓、脑溢血、心肌梗死等恶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链接
世界卫生日起源于194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国际卫生大会,6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并于1948年4月7日生效。为纪念这个日子,1948年联合国的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从1950年开始将每年4月7日作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每年世界卫生日会选定一个主题,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重点领域,今年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