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歌。今年,D城清明节阴雨连绵,假期首日,万千市民冒雨奔赴墓区祭拜先人的画面,成为这首诗的生动写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万千市民雨中寄哀思
D城昨天的天气一如《清明》诗中所描述一般——“清明时节雨纷纷”,然而,连绵不断下着雨,也未能阻挡市民扫墓的步伐。
昨天上午9时,记者驱车沿金砂路、韩堤路、C石大桥到南滨路、国道324路段行驶。一路看到成千上万的扫墓大军涌向各大墓区,有的开私家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步行,不少市民随身携带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用品,有水果、饼食、鱼肉“三牲”,而最多见的则是一束束鲜花。黄菊、白菊、太阳菊、百合等都是市民青睐的祭拜花种,而市民洪女士一家则捧着一大束用满天星点缀的红玫瑰花。原来,这一家子兄弟姐妹五人是专程从各自生活的城市回到家乡,为父母扫墓。“母亲生前最爱漂亮,最喜欢玫瑰花,每年清明扫墓我们都会回汕头,买最漂亮的玫瑰花来寄托哀思,怀念父母,感恩生活,下再大的雨也不能阻挡我们的脚步。”洪女士说。
将近中午时分,雾气时薄时浓笼罩在城市的上空,伴随着飘零的细雨,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人们对先人的无限哀思。在中华永久墓园香炉山墓区和凤山生态公益墓园,记者看到大多扫墓的市民身上的衣衫是湿漉漉的,有不少市民还特地租了遮雨帐篷给先人墓地“打伞”,更多的市民则是用雨伞遮挡先人墓碑和祭品。
路上行人欲断魂 车流倍增停车位难求
昨天,通往墓园各路段均出现不同程度塞车,由于车辆骤增,各墓区停车位一位难求,让不少市民直呼“欲断魂”。昨天上午9时,为控制过桥车辆数量,C石大桥北往南方向各入口实施交通管制,在连接韩堤路的入口,车龙延伸至韩堤路与永平路交界处,足足有800米。大桥上,车辆通行缓慢,平均时速只能控制在30公里以内。虽然清明假期实施小客车免费通行,但车辆进入大桥收费站口后,同样无法正常行驶,长长的车龙一直延伸至2公里外的磊广大道。
记者随后走访C石各大墓园,所到之处也是车满为患。在凤山生态公益墓园,由于路道狭窄,车辆过多,大部分市民只能将车辆停放在数百米外的空地上,再冒雨步行进入墓园。中华永久墓园香炉山墓区及市殡仪馆门口的道路则变成“临时停车场”,不少找不到专门停车位的车主,干脆直接将车辆停放在靠近绿化带的机动车道上,给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不便。
借问酒家何处有 西堤路食肆家家爆满
清明假期,大批市民奔赴墓园拜祭先人,间接带旺了沿途食肆。昨天中午12时,记者在连接C石大桥出口的西堤路看到,由于正值用餐时间,不少扫墓后回程的市民,一下桥就将车辆停放在沿途的海鲜大排档门口,一家大小进店用餐。
现场所见,西堤路上十多间营业的大排档,几乎每一间都坐满客人,服务员来回忙个不停,而点餐柜前的市民更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大桥出口处一间海鲜大排档内,刚拜祭完先人回程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本来一家人打算回家吃饭,但由于324国道上塞车,耽误了时间,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在外用餐。
许多大排档经营者眼见客人增多,纷纷增设桌椅,为市民用餐高峰期做好准备。其中一名经营者表示,平日午间时段前来用餐的市民较少,一般到了晚间才会爆满,但清明假期第一天午间的营业额,已接近平日晚间的收入。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交警热心指引受称赞
昨天,市交警部门出动了大量警力上路执勤,记者看到,除了维持交通秩序,冒雨穿梭在车流中间的他们还热情地为市民指路、安排停车位,一路还有不少安全行驶的温馨提示。
在中华永久墓园香炉山墓区、鸡笼山墓区、市殡仪馆等地,记者都能看到穿着黄色马甲的存心慈善会义工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一手提着黑色的大塑料袋,一手拿着竹夹子,边走边夹垃圾。在中华永久墓园香炉山墓区,管理处还准备了便药、开水、遮雨帐篷、椅子等供市民使用。连日来,管理处通过广播、标语、温馨提示等,提醒市民文明祭拜。管理处工作人员施女士告诉记者,为防范火患,他们提前清理了墓区的一些杂草,今年还新增了垃圾桶、石凳子和洗手池等,并加派了10多名工人负责墓区保洁工作。
采访中,不少扫墓市民纷纷赞叹墓区以及周边道路执勤交警的周到服务,让人们哀悼先人的沉重心情得以释放,显得格外舒畅,甚至有种迷路者在“牧童遥指杏花村”后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