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彤兰)在汕头市,有这么一群不为人知的慈善义工和爱心人士,他们默默地为那些或惨遭横祸、或流落街头、或暴病而亡的孤独逝者进行最后的礼殓,让他们得以尊严地安息。来自市存心慈善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该会已为255名逝者进行了慈善收殓。
汕头慈善收殓历史悠久
据了解,汕头民间素有慈善收殓的优良传统。相关的史料记载,仅1943年潮汕大饥荒困难时期,市存心善堂的义工,最高峰时一个月就收殓了2700具无名尸。截止目前,市存心善堂记录在册(含历史名册)且有姓有名的收殓尸骸已逾数十万具。每年7月,存心义工都会为他们进行公祭。
为了传承这一份潮汕民间的慈善大爱,2003年,市存心慈善会重新启动慈善收殓,为孤寡老人、特困意外老人等提供免费礼殓。2009年底,该会又启动设立了广东省首个针对交通事故实施专项救济的民间慈善交通救济金,采取专款专用形式,给予因交通肇事者逃逸而导致死难的车祸死者进行紧急救助和爱心收殓。2012年初,该会再将慈善收殓的范围扩大。
收殓义工与死神打照面
“这些年,多亏了10多名收殓义工的辛苦付出,慈善收殓才得以延续……”市存心慈善会的蔡木通会长感慨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有着官方背景的殡殓人员不同,这10多名收殓义工,没有固定的编制、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耀眼的光环,他们,是一个经常默默地与死神打照面的群体。郑定贵、卢发根、林佩雄……这一串平凡而普通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在慈善收殓的工作是很少会出现的,在民间的慈善收殓过程中,他们相互之间更多的称谓,是各自的绰号——这是一种民俗的避讳。作为一名遗体收殓工,他们是殡葬流程中第一个接触死者的工作人员。每次有任务,不论是白天或黑夜,不论是晴日或雨天,他们总得冲在前头。尽管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他们的心,却依然没有冷漠。40多岁的郑定贵,已当了整整10年的存心收殓义工。两年多前,某高速公路发生一宗严重车祸,事故中,一名孤身南下的外省籍人士不幸身亡。为了让逝者走得更有尊严,郑定贵花了整整五、六个小时,帮助逝者作最后的“整容”。卢发根、林佩雄等人,也都先后当了多年的收殓义工,有多次,接到“任务”时已是深冬寒夜,他们同样义无反顾地赶到现场,一直忙到天亮。一名收殓义工告诉记者,累、苦、脏,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最令他们难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偏见与歧视。
民间捐赠支撑慈善收殓
来自市存心慈善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12年底,10年间,该会在慈善收殓方面获得的专项慈善捐赠的爱心款累计达到492531元,已帮助255名孤独逝者获得了慈善礼殓。这一份慈善捐赠,成为支撑慈善收殓的爱心源泉。吴先生是民间慈善交通救济金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慈善收殓的热心捐资人。只要有需要,他都会慷慨解囊,但吴先生对于这一份爱心捐赠,却总是三缄其口,低调行事。记者采访了解到,吴先生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曾跟着乡里人到一个煤矿拉煤。有一次,他和另外4个工友一起下煤井,来来回回拉了几趟之后,年少的他累得不行,就想停下来歇息,其他4名工友却说要多拉一趟再回来。就在他坐在井口不远处,看着工友们下井的时候,突然,哗啦啦地一阵巨响,煤井崩塌了,4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得无踪无影。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他的记忆镀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吴先生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每一个孤独无依的灵魂,得以尊严地安息,既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