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侯祥麟故居亟待保护

  

火红的木棉树后面是侯祥麟故居镇园。

  熟悉老市区的人们大多知道,在外马路与博爱路交界有一处街道转弯式建筑——镇园。已故潮籍两院院士侯祥麟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后来他将故居捐赠给家乡办公益。如今,侯家后代希望祖宅得以保留保护。令人遗憾的是,这处早就经专家评定符合“市级文化遗产保护”条件的名人祖屋,却迟迟未能得到落实。近段时间,保护历史建筑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镇园的保护问题再次引起多方关注,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政府部门及早出台相关措施留住汕头文脉。

  无私捐献祖屋

  侯祥麟毕生心系家乡  

  作为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上个世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侯祥麟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卓越贡献,生前身后备受褒扬。

  侯祥麟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据了解,他祖籍在揭阳县凤江镇鸿江村(今属揭西县),祖上从揭阳迁入汕头。侯祥麟在汕头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他曾就读聿怀中学,在汕头先后住过三个地方,最早是在联兴里南面的一条小巷,后来搬到商业街7号,最后就住在镇园。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工作的侯祥麟将母亲留给他的镇园和一座花园捐给了汕头市政府,希望用在家乡的公益事业上。汕头市政府接收后,将镇园首层作为市抽纱公司商店,二层为抽纱公司的办公场所,其中部分房间装修后成为市委招待宴请重要来宾和客人的地方。1983年,侯祥麟回到汕头,市委有关负责人曾询问侯老对房子的处理有什么意见,是不是要回收?侯祥麟坚决地说,将房子捐赠给汕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1989至1992年,侯祥麟受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不遗余力。

  直至2008年,侯老病重弥留之际,他心中依然十分牵挂家乡,并透露自己对汕头旧宅的思念之情。

  “文保”尚待定级

  多次研讨未有定论  

  位于外马路与博爱路交界东侧转弯处的镇园,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坐北向南,通面阔15米,通进深12.9米,建筑面积193.5平方米,占地面积578.82平方米,该建筑原为二层,第三层为后期添建。镇园列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是尚未定级、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镇园的保护,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保护方案。这些年,侯老的后代也多次请求保护镇园。曾有一次,侯老女儿专门从美国来电,关切地询问老屋的保护情况。那次来电,侯老女儿明确要求保护保留祖宅。后来,侯老病重住院,汕头有关领导专程到北京看望。在医院,回京照顾父亲的侯祥麟女儿再次询问祖宅保留保护问题的进展,而那时候,我市保护镇园的实质性方案还在研讨中。

  2008年侯老辞世后,汕头家乡代表赴京参加追悼会。当时,参加追悼会的不少石油界人士才知道“侯老是汕头人”,更有人不约而同称赞“汕头人杰地灵”,这让在场的家乡代表触动颇深,他们决心回汕之后花大力气推动侯祥麟故居——镇园的保护工作。

  “当年市的有关领导都十分重视保留侯祥麟故居这件事,我们建议要好好保存,若是鉴定后为危房,需要拆除,也要征得侯家家人同意,再修建纪念馆……”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涉及资金等问题,镇园的保护工作一直没有定论。

呼吁——

  保护名人故居

  留住汕头文脉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文物科了解到,2008年7月,省级专家组对镇园进行认定时认为,镇园房屋设计精致,施工质量良好,房屋原状得到较好保存,包括原有的门窗、外墙装饰、楼板、地台等。除首层店铺部分地面作了改动外,整幢房屋的建筑型制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对研究上世纪二十年代汕头市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都有较大参考价值,特别是研究当时街道转弯处建筑景观、建筑风格有较大价值,对城市景观也有较大的观赏价值。专家认定该房屋属名人祖屋,建议作为汕头市二十世纪文化遗产给予保护。

  然而,近五年过去,具备“文保”条件的镇园究竟如何保护的问题久拖不决。不少有识之士提出,镇园不仅要保留,还要修缮保护,要打造成为“名牌”,这有利于提高汕头的知名度,吸引人才,还可以打造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侯祥麟的故事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技。还有学者建议,将镇园作为一处纪念场所和城市人文旅游资源妥善保护起来,留住汕头文脉,让汕头中心城区早日增添一处新的文化景观。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潮汕爆笑喜剧:催眠-2011贺岁片

潮汕爆笑喜剧:好男人-2011贺岁片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