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特殊救援队由登山爱好者组成,雷锋精神在他们身上闪光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救援者
都是“地头蛇”,登山救援有经验
近年来,每当市区龙泉岩片区发生登山游客被困山上、或是出现失足坠崖受伤等意外事故时,总有这么一支鲜为人知的义务救援队及时出现在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展开搜救被困遇险者的行动。这支由登山运动爱好者、小商贩、打工者等自发组成的粤东义务救援队,自3年前成立至今,参与较大型抢险救援20多次,救助登山迷路、遇险群众近百人次,他们的爱心奉献行为也受到警方、消防部队的充分肯定,被誉为“爱心山神队”。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救援者
今年3月8日下午4时许,救援队接到群众报称山上有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的男孩在龙泉岩金刚岩景区跳石摔折左手情况后,队长肖宏杰马上组织队员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救援,最终协助龙泉派出所民警和120救护人员将伤者从山上安全带下送医救治。
像这样的救援镜头对于肖宏杰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在今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初九短短一周里,他们共出动5次协助警方等有关部门,在龙泉岩片区救出了近10名登山迷路或是摔伤遇险群众。
“家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我们随时值班!”肖宏杰介绍说,“我们都随时待命,大伙可说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队员们笑着告诉记者,每次历尽艰辛救出遇险群众,对方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你们”让他们倍感欣慰、快乐!
都是“地头蛇”,登山救援有经验
救援队共有志愿者百余人,其中核心人员22人。队长肖宏杰介绍,他们基本都是登山运动爱好者,但职业多种多样,有小商店经营者,有摄影爱好者,有企业打工者,共同喜欢登山运动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谈起队伍成立初衷,肖宏杰介绍,他们在登山运动中发现一些游客和登山驴友经验不足、装备不足、不熟悉路线、组织松散等原因导致受伤、受困、迷路等时有发生,所以就萌发了救助遇险者的想法,主要目的是“想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3年前,粤东义务救援队成立了。
队员们多数是当地D浦片区居民,加之喜欢登山运动,对龙泉岩片区十分熟悉,山上坑坑洼洼他们基本都了然于胸,再加上具备一定的登山专业知识,所以开展救援行动他们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和政府救援力量形成互补。
“做一名救援志愿者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拥有爱心,不计利益回报,尽自己能力给予别人帮助。”肖宏杰说:“救援志愿者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纯净的爱心呼唤出来。”展望未来,肖宏杰希望能将粤东义务救援队打造成一支专业性强,有纪律、有组织的民间公益(非盈利性)救援队伍,弘扬人道、博爱、无私、公益的奉献精神,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和能力,服务社会。现在,这支在搜寻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义务救援队也受到了警方、消防的充分肯定。
行动风险高,义务救援遇尴尬
“义务救援行动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为,在危险时刻存在的野外开展救援,救援队员自身也存在生命安全等多种安全隐患”,据了解,救援队成立至今3年来,在实际行动中也遭遇了资金匮乏,装备严重不足等尴尬情况。
为在开展救援行动时把救援队员的风险降到最低,救援队要求参与的志愿者都要有经过一定的卫生救护培训,取得“急救证”是报名参与的基本条件。然后,救援队还不时通过组织巡山、培训来提高队员们的素质,让他们既熟悉龙泉岩片区地形地貌,也练习山地搜救专业知识,提高救援技能。
但作为民间救援队,资金匮乏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在的救援费用,像救援装备、饮水等都是队员们自行掏钱解决的,甚至在救援过程中受伤也是自己掏腰包治疗。虽然大伙儿都是为了奉献爱心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谁都没有计较,但救援经费缺乏的确制约了救援队的发展。”采访中,义务救援队员们直言不讳地说。由于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固定办公地点,队员们笑称他们游荡在龙泉岩山上被称为“山神队”是名副其实。
人身安全保障也是救援队发展的一大障碍。在3年来的义务救援行动中,队员们手脚擦伤、扭伤是常事,所有队员都没有任何保险的保障。对此,肖队长也多方设法联络登山救援保险,但从各个保险公司得到的都是不予承保的答复:“对于明知有危险,前去救援的行为是不理赔的。”为此,肖队长只得提醒并祈祷每次救援行动队员们都能平安无事。记者了解到,在报名参与义务救援的登记手续中,每名参与者都不得不沉重承诺:“参与义务搜救活动出于自愿,并承担一切后果。”
由于义务救援队没有官方的认可,每次参与抢险救援时,队员心里都有种无形的压力:救援过程中遇到伤者突然死亡,会不会惹上官司?对此,肖队长坦言,考虑到这些因素,他要求队员们到场后要协助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相关救援工作,切莫擅自救援,以免“因好心而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近年来兴起的游山玩水等户外活动引发的社会义务救援现象渐被关注,如何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成立一支专业的户外救援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