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琳楠 实习生谢莉洁)花6600元买的助听器只能听到微弱声音,商家却告诉消费者,助听器“适应期”可能多达6个月……记者从昨天市消委会在南国商城举行的“2013诚信经营与理性消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活动”中看到,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食品安全等依然是消费者的投诉热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工商、消协、物价、卫生、质监、房管等部门的展台一搭好,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咨询,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上午10时,消费者林先生在同伴的陪伴下,向市消委会工作人员诉说自己的遭遇。88岁的林伯因听力衰退,本月3日,他在市区一家助听器专卖店花6600元预订了一款助听器,5天后,他到店家取回了定制好的助听器回来使用。然而,助听器效果并不佳,“听不到5成声音,”林伯说,“在室内离我一米之外的人说话我全听不见,更不用说走在大街上了。”14日,林伯向店家提出修理助听器或退货的请求,但是却没得到明确答复。记者看到,林伯购买的这款福州公司生产的助听器包装内保修卡、说明书都齐全,保修卡上也有“非人为损坏可退换”的条款,“但是店家没有明确表示可以退货。”林伯说,店家告诉他,一般助听器佩戴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少则一周,多则6个月。“我一个听力有问题的老人家,怎么可能等上6个月呢?”林伯又急又气,希望市消委会能帮忙协调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