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海滨长廊,记者第一感觉就是“干净”。长廊上花木繁茂,卫生整洁。有工人拖着长长的水管在浇花,身着反光背心的环卫工人来回打扫落叶,清洁地面;每隔一段就有保安值勤,长廊上虽人来人往但秩序井然。长长的海滨长廊,就如花园小区般恬静舒适。
这得益于我市在城市管理领域积极的“试水”——摒弃“包打天下”的做法,通过招投标“物色”合适的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花钱“埋单”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进行市场化运作。海滨长廊的绿化管养,采取的正是这一新方式。
很多市民都记得海滨长廊过去的“面貌”——卫生状况差、茶座违章经营、绿化树苗被踩坏、灯具被折断等状况,一直是海滨长廊的管理“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初,市城管局尝试市场化运作,将其绿化管养、日常保洁、秩序维护交由汕头市华达隆物业公司管理。公司谢经理说,“接管”海滨长廊,他们花了大力气,不仅出动近百名人员,对全长近4公里的长廊定岗定人分段管理,还进行24小时巡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市民在长廊上游憩的特点,工作人员每天还对长廊上石板和座椅进行擦洗,给市民带来方便,也杜绝了以前市民随意在长廊摆设茶座的陋习。
濠江区滨海绿道的市场化管理同样采取定人定岗的方式。从去年1月1日起,滨海绿道作为该区的先行点率先实行环卫市场化,与经过公开招投标中标的专业环卫公司签订承包作业合同,由其负责日常管养。据介绍,该项目包括了长6.8公里、宽6.4米的绿道路面以及周边的树木、沙滩等,对此,专业公司采取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将70名环卫工人分组,定人定岗分段落实。一遇到夏季沙滩垃圾较多时,便会调剂人员进行重点突击,确保绿岛环境整洁。如今的滨海绿道上,无论是路面、沙滩还是绿化带,都难寻垃圾纸屑的身影。
社会“撑船”,还需政府来“掌舵”。管养服务交由市场化管理后,政府直接转为考评单位。对于海滨长廊、濠江区滨海绿道的管养质量,市、区两级城管、环卫部门会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督促和考核,考核不达标便会扣分及扣除经费。
“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了原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方式,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管养效果更好了。”濠江区环卫局负责人陈锡平告诉记者,这种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由于购买的对象是专业的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更能确保服务质量,最终是群众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在绿化管养市场化方面,我市将积极推进绿化管养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行以定岗、定员、定质量为内容的量化管理,完善三级监督机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行市区绿地管养市场化试点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化管养范围。
□本报记者 杨可 实习生 陈奕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