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潮汕文化 传播民族影音 振兴潮汕艺术 凝聚民族精神

流浪猫狗“安家”难

  

流浪猫狗“安家”难人力财力场地紧缺,民间救助站举步维艰

  本报讯(记者 郑于蓝 摄影报道)近日,市民章小姐在下班途中捡到一只受伤的流浪猫,因无暇照顾不敢贸然带回家饲养,于是便想到动物救助机构。可章小姐几乎寻遍大街小巷,也没能找到一家动物救助站,最后费尽周折才让一家宠物店收留下小猫。章小姐很纳闷:流浪动物的“家”为何那么难觅?

  目前,在汕头有一些自发性的非盈利性民间救助组织,无私救助老弱病残流浪动物,建立庇护所、救助站,为它们提供医疗救助和基本生活条件,并为其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而迫于资金和人手紧缺、场所有限等压力,多数救助机构举步维艰,流浪动物将面临“无家可归”。

  收养10只猫

  月开销逾千元

  在市区丹霞庄一家流浪猫救助站里,义工阿林、小杉正在给小猫喂食。“又得买猫粮了。”阿林抖了抖手上的空空猫粮袋对记者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包猫粮了。

  自救助站成立以来,阿林和小杉就为资金问题头疼不已。阿林称,救助站是自发成立的,收养有10只伤残流浪猫。平日两人轮流喂养照看,资金也是共同分担。但单是替猫治病、购买粮食和日常用品,月开销就超千元,这对于每月工资加起来仅有3000多元的两个年轻人来说,实在难以支撑。

  资金紧张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市爱猫者协会。协会会长徐乐表示,协会的流浪猫狗庇护所有上百只流浪猫,每月猫粮要300斤,粮食、医疗连同房租、水电就要近5000元开销,这还不包括日用品支出。因为救助机构是非盈利性组织,所以资金主要还是义工们提供。而上百只流浪猫,只有十几位义工照顾,大家感到很为难。

  被嫌扰民

  一个月内搬迁两三次

  救助站的困境不止是资金与人力匮乏,场所限制同样令救助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流浪动物救助站,发现其大多分布在葵花园、桃园、玫瑰园、飞厦片区等老旧小区内,且安置在居民楼的底层或顶楼,空间大多在几十平米左右,收养的猫狗数量少则数只,多则上百只,周遭居民对动物所产生的气味、声响、卫生问题怨声连连,因而多数救助站被迫常年搬迁,有的一年换一个地方,有的一个月内就搬了两三处。不少救助站被“赶”怕了,无处安家,不得不解散,流浪猫狗只好由义工们暂领回家。

  不被理解

  救助反而助长遗弃行为

  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多数救助站、庇护所不愿对外公开其具体的地址,被问及缘何如此隐蔽时,救助者坦言,救助行为非但没有得到爱心的共鸣,反而屡遇阻碍,更变相助长了遗弃行为。

  据悉,我市爱猫者协会流浪猫狗庇护所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救助数百只老弱病残的流浪猫狗,而期间常有人将庇护所错当“回收站”,随意抛弃自家宠物,认为庇护所会收留。尽管该协会多次强调收养救助对象为老弱病残的流浪动物,但仍然有不少市民难以理解。“对方会说‘你们不是搞慈善吗?不收动物建这个站所干吗?’”义工们无奈表示,养宠日渐增多,遗弃行为愈演愈烈,而能在困境中生存的救助机构则越来越少,面对庞大的流浪猫狗数目,救助机构的力量实在是杯水车薪。

  图:救助站里义工正在为流浪猫喂食。

来源:汕头都市报   责任编辑:St0754 
    大名:    提醒: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评论正在加载中...

相关内容

最新潮汕影视
随机推荐潮汕影视

二个臭姿娘(第二集)

潮汕故事剧:咸蒜头卖仔(第二集)
华龙潮汕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华龙潮汕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4